第466章 丰收的征兆

东洲,唐城。

历经了初至时的混乱、与土着的冲突、疾病的困扰以及雨季的泥泞,这片位于大河之畔的据点,终于迎来了一丝令人振奋的生机。

被开垦出的那片黑土地上,一种从未在中原出现过的禾苗,正茁壮成长。它们茎秆高大挺拔,叶片宽大如剑,在阳光下泛着油绿的光泽,顶端已然抽出了或红或黄的缨穗——这正是杜环等人带回的,被陛下称为“玉米”的神奇作物。另一片坡地上,另一种被称作“马铃薯”的作物,其植株较为低矮,开着白色或紫色的小花,地下的块茎虽还未到收获之时,但据懂行的老农根据长势判断,产量必然惊人。

刘仁轨与杜环亲自巡视着这片希望的田野,连日来的疲惫与焦虑仿佛都被这蓬勃的绿色洗涤一空。

“杜大人,你看这长势!陛下所言不虚,此物果然适应此地水土,看这模样,亩产恐怕远超我中原稻麦!”刘仁轨难掩激动,指着那一片玉米地说道。

杜环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拨开一株马铃薯根部的泥土,露出下面已经初具规模的小块茎,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是啊,都护。若此番丰收,不仅我唐城粮秣可自给自足,更能留足种子,明年扩大种植。假以时日,以此高产之物反哺中原,陛下‘以东方之财养西方之谋’之策,便有了坚实的根基!”

与周边土着部落的关系,在经历了最初的武力冲突和后续的怀柔政策后,也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那个被击败的部落,在得到了唐城提供的盐和铁器后,态度明显软化,甚至开始用猎物和本地水果与唐城进行定期贸易。刘仁轨严格约束部下,公平交易,并让随行医官为生病的土着提供简单的治疗,逐渐赢得了一些信任。虽然更深处的丛林依然充满未知,但唐城周边数十里的区域,基本纳入了控制。

“探矿队那边有消息吗?”刘仁轨问道,他始终惦记着那神秘的“白金”。

“回都护,已在河流上游三十里处发现一处矿脉露头,初步判断储量可观。只是开采和提炼需要时间和更多人力,眼下我们首要任务还是确保粮食和据点安全。”杜环回答道。

刘仁轨点了点头:“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先将此地根基打牢,待后续船队抵达,再图发展。”

金色的阳光洒在绿色的田野、忙碌的唐城和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东洲的开拓,终于看到了丰收的征兆,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西域,龟兹王城。

魏王李意的一系列组合拳,开始显现效果。

大唐西域大都护府那份措辞强硬、宣称“绝不会坐视”波斯灭亡的声明,被以最快的速度送达了罗马皇帝希拉克略和大食哈里发奥马尔的手中。这份来自遥远东方强大帝国的声明,无疑像一块巨石投入了本就波澜起伏的湖水。

希拉克略皇帝正志得意满,准备给予波斯最后一击,收到声明后,攻势不由得为之一滞。他不得不考虑,若此时强行攻灭波斯,是否会引来那个传说中的、拥有无数财富和士兵的“塞里斯”的干涉?尽管路途遥远,但万一唐军真的西进,与波斯残军前后夹击,后果不堪设想。他召集群臣,就是否接受大食瓜分波斯的提议,争论更加激烈。

而大食方面,奥马尔哈里发同样收到了声明。他一方面震惊于大唐对西域影响力之深,情报传递之快,另一方面,也对罗马的态度产生了更深的疑虑。玛丽公主麾下商队散播的“罗马与大唐秘密接触”的谣言,在此刻起到了发酵作用。奥马尔担心自己若全力东进波斯,会不会被罗马和大唐联手算计?他下令前线将领暂缓进攻,加强对罗马方向的戒备。

与此同时,艾琳公主联合龟兹、于阗等国派出的“恳请和平”使团,也抵达了罗马和大食军营。这些西域小国的集体发声,虽然力量有限,但进一步印证了大唐声明的分量,使得希拉克略和奥马尔在处理波斯问题时,不得不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