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围绕古老知识与圣域守护的对峙,在这片陌生的内陆湖上展开。
岭南,广州。
太子李琮亲自坐镇,督办“皇家海贸船队”及市舶司设立事宜。他深知此事关乎国策,也关乎自身在父皇心中的地位,行事雷厉风行。他首先召集岭南各州刺史及主要豪商,宣示朝廷决心,明确表示官方船队将与民间合作,而非简单垄断,承诺保障合规商人的利益,并严厉打击走私和资敌行为。
然而,阻力比预想的更大。以冯、洗几家为首的本地豪商,表面上唯唯诺诺,背地里却阳奉阴违。他们长期把持岭南海贸,与阿拉伯、波斯商人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岂肯轻易让出主导权?更有人担心朝廷借此机会清查旧账,整顿地方势力。
与此同时,那些嗅觉敏锐的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也加紧了活动。他们通过中间人,向某些豪商许以重利,试图获取大唐的造船技术图谱、海图以及瓷器、丝绸的核心工艺。更有甚者,开始暗中囤积货物,抬高价格,扰乱市场,给太子推行新策制造麻烦。
一日,太子行辕收到密报,称有豪商与阿拉伯商人秘密会晤,疑似交易违禁物品。太子震怒,立刻命令广州刺史派兵查抄。然而,行动却扑了个空,只抓到几个无关紧要的小角色,核心人物早已闻风而遁。
“殿下,此地水太深,地方势力盘根错节,那些蕃商更是狡兔三窟啊。”太子的心腹幕僚忧心忡忡。
李琮面色阴沉,他意识到,光靠行政命令和几次抓捕,难以撼动这潭深水。他需要更缜密的计划,更需要能切入其利益核心的突破口。他想到了魏王李意在西域利用玛丽公主商业网络的成功经验。
“传令,”李琮沉吟道,“暂停大规模清查。以市舶司筹备的名义,公开招标采购第一批船队所需物资,允许各家豪商参与竞标。同时,放出风声,朝廷有意遴选几家实力雄厚、信誉卓着的商号,作为官方船队的‘合作商’,共享海贸之利。”
小主,
他决定以利诱之,分化瓦解。将一部分豪商拉入官方体系,给予他们更大的合法利润空间,从而孤立那些最顽固的分子,并借此摸清他们的底细和网络。这是一招阳谋,考验的是人性对利益的贪婪。
西域,龟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