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情报,让李意心中一动。天竺的富庶,他早有耳闻。若能打通海上商路,将大唐的货物直接运往天竺,其利润将远超西域陆路。而且,从海上对天竺施加影响,或许能从另一个方向,牵制大食乃至……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对手?
他沉思片刻,提笔给太子李琮写了一封密信,信中并未直接指手画脚,而是以分享西域见闻的方式,“偶然”提及天竺地理位置之重要,以及其作为贸易市场和潜在盟友的价值,并“顺便”询问了一下岭南水师侦察天竺的进展。这是一次含蓄的提醒与鼓励。
岭南,广州。
太子李琮接到魏王李意的密信,仔细阅读后,会心一笑。他这位弟弟,果然眼光长远。天竺的诱惑,他何尝不知?只是此前被后勤和风险所困。
“看来,意弟也看好天竺啊。”他对心腹幕僚道,“张岱那边,对棕榈港周边的清理已近完成,航路基本畅通。或许……是时候考虑下一步了。”
他再次召见张岱,商议西进天竺的可能性。
“殿下,”张岱经过此前征战,对远海航行更有信心,但也更加谨慎,“前往天竺,航程数月,需建立中途补给点。马六甲海峡以西,情况不明,虽据侦察船回报,沿岸有小国可供停靠,但其态度、水文、乃至可能存在的海盗,皆需详查。末将以为,可先派遣一支中型舰队,携带厚礼,正式访问天竺东部沿岸的几个主要王国,如注辇国、潘地亚国,建立官方联系,摸清情况,再图后续。”
“步步为营,正合孤意。”太子李琮批准了张岱的计划,“此次不为征战,而为通商与交友。舰队规模不必过大,但需彰显我大唐气度与实力。所需货物、礼品,由市舶司全力筹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支由五艘“海龙级”战舰和十艘“海鲨级”快船组成的“友好通商使团”,在张岱的副将,一位经验丰富的胡商后代、通晓数种南洋语言的将领冯安国率领下,缓缓驶离广州,向着西方那片充满传说与财富的土地进发。大唐的海洋之梦,再次扬帆起航。
东洲,唐城。
“星纹钢”带来的隐忧,很快变成了现实的威胁。一伙人数超过五百、装备明显优于普通土着的武装力量,突袭了位于“金山营”外围的一个小型矿点。他们战术明确,行动迅猛,击溃了留守的百余名唐军和土着辅助兵,劫掠了一批尚未运走的“星纹钢”矿石和几名唐人工匠后,迅速消失在密林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