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腿,是当年打鬼子的时候被炸断的,当时血流如注,人都快不行了,幸亏艾莉丝妙手回春,虽然现在是个瘸子,但好在捡回一条命。
赶第二辆牛车的是他的堂哥李大牛,年纪稍长几岁,同样穿着臃肿的棉衣,脸上刻满了风霜的痕迹,但眼神却透着一股历经生死后的豁达和坚韧。
当年他中了鬼子的圈套,身负重伤,肠子都流出来了,千钧一发之际,是胡力带人及时赶到,把他从鬼门关硬生生拉了回来。
李二狗和李大牛在缅国养好了伤之后,就回到了他们扎根的桃源村。
桃源村虽然地处大兴安岭山脉深处的幽谷,人迹罕至,但行政上,因其地理位置最靠近龙江县下辖的龙兴公社,故而归属龙兴公社管理。
龙江县位于雅鲁河出岭口,而龙兴公社就坐落在雅鲁河西岸。
他们此刻行走的这条路,正是沿着发源于大兴安岭腹地的雅鲁河谷地,通向西北方向群山深处,最终抵达桃源村的通道。
李二狗的牛车上,坐着三个年轻姑娘,分别是扎着两个麻花辫、眼睛亮晶晶的赵小梅,18岁。
剪着齐耳短发、一脸好奇的周晓红,17岁,以及文文静静、抱着个小包袱的孙丽娟,19岁。
李大牛的牛车上,则坐着两个年轻小伙子,一个是身材敦实、脸庞方正的王铁柱,19岁,另一个是略显瘦削、戴着副破旧眼镜的陈卫国,18岁。
这五个年轻人,都是卜奎城里几家工厂响应政策“精简”下来的青年职工。
此时的下乡,多以自愿回乡、安置到国营农场或条件较好的农村公社为主,还没形成后来那种全国性、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几个年轻人对即将开始的“下乡”生活充满了新鲜感和憧憬,一路上叽叽喳喳,问个不停。
“李队长,李队长,咱们要去的那个地方,到底叫啥名啊?”
小主,
赵小梅性子最活泼,忍不住问道。
李二狗回过头,呵呵一笑,露出被旱烟熏得有些发黄的牙齿。
“我们要去的地方,叫桃源村!”
“桃源村?”
周晓红眨了眨眼,疑惑道。
“我们这旮沓不都叫啥啥屯吗?像张屯、李屯、王八屯……咋还叫村这么个文绉绉的名?”
李二狗和李大牛相视一笑,脸上都露出了追忆往昔的神情。
“这个啊,说起这个话可就长了!”
李二狗也来了兴致,调整了一下抱腿的姿势,清了清嗓子。
“反正路还长,我好好给你们几个小年轻掰扯掰扯,我们这桃源村,是咋来的!”
他目光望向远山,仿佛穿越了时光。
“想当年啊……那鬼子还在的时候,这东北大地,可不太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我们这些苦哈哈的老百姓,东躲西藏,朝不保夕……”
李二狗巴拉巴拉缓缓道来,从如何被鬼子追杀,到绝境中被一个半大的孩子所救。
再到那孩子如何带着他们这些老弱妇孺,一路跋涉,找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山谷,建立家园……
李大牛也不时插嘴补充细节,尤其是说到自己中计受伤、胡力神兵天降那段,更是唏嘘不已。
“就这样,我们这村子,就在这深山老林里立住了脚。”
“当时带我们来的小力,哦,就是胡力,他说,希望这里能像个世外桃源一样,让大家不再受战乱之苦,能安安生生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