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猞猁崽有点拉稀。"一天清晨,杜小荷检查时发现异常,"得喂点草药。"
王谦看了看那只精神萎靡的小猞猁,点点头:"用你配的止泻散,加点儿熟蛋黄。"
两人正忙着,院门外传来一阵汽车喇叭声。王谦走出去一看,竟是刘文龙亲自来了!这位省城黑市的"龙哥"穿着时髦的的确良衬衫,戴着蛤蟆镜,正从一辆绿色吉普车上下来。
"谦儿!"刘文龙热情地张开双臂,"可想死哥哥我了!"
王谦跟他拥抱了一下,闻到对方身上浓重的古龙水味。刘文龙比上次见面更胖了,肚子把衬衫撑得紧绷绷的,但眼睛里的精明劲儿丝毫未减。
"怎么亲自来了?"王谦问。
"大买卖啊!"刘文龙搓着手,"科研所的专家跟我一起来的,非要现场看货!"
他转身指向吉普车,一个穿中山装、梳背头的中年男子正从车上下来。那人戴着金丝眼镜,手里提着个黑色公文包,一副知识分子派头。
"这位是首都科研所的陈教授。"刘文龙介绍道,"专门研究野生动物驯养的专家!"
陈教授矜持地跟王谦握了握手,眼镜片后的眼睛却迫不及待地往院里瞟:"听说你们捕到了活体幼崽?"
王谦带他们去后院看货。陈教授一见那些幼崽,顿时像变了个人,兴奋地掏出本子记录,还不时发出专业术语的惊叹。
"这只狼崽品相极佳!"他指着最大的那只,"骨架粗壮,毛色纯正,是优良的种源材料!"
刘文龙趁热打铁:"陈教授,您看这价格..."
"按最高标准!"陈教授一挥手,"这样的优质种源,科研所全部收购!"
最终,五只狼崽、两只猞猁崽、三只狐狸崽和那只小熊崽,总共卖出了惊人的四千八百元!陈教授还当场签订了长期收购合同,承诺以后有多少收多少。
"王队长,你们这里资源丰富啊。"临走时,陈教授握着王谦的手说,"希望继续合作,为国家科研事业做贡献!"
送走客人后,王谦把厚厚一沓钞票放在堂屋的桌上。王建国、杜勇军和老支书都来了,众人围着这笔"巨款",脸上写满了喜悦。
"这下新房的钱够了。"王建国欣慰地说。
杜勇军拍拍王谦的肩膀:"好小子,有出息!"
老支书王德贵则若有所思:"谦儿,我看这买卖能做长久。要不,咱们屯专门搞个野生动物养殖场?"
王谦心头一动。是啊,光靠野外捕捉不是长久之计,如果能人工繁殖,那才是真正的致富路。1984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到了东北农村,正是大干一场的好时候。
"我琢磨琢磨。"王谦认真地说,"得先跟科研所多学学技术。"
当晚,杜家上梁酒席上,王谦和杜小荷的婚事也再一次正式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