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诗圣的困顿与东坡的豪情

杜甫不再推辞,道了声谢,便埋头吃了起来。炖得软烂入味的五花肉入口即化,肥而不腻;吸饱了汤汁的粉条滑溜筋道;白菜软甜,带着肉汁的醇厚。每一口都带着滚烫的温度,从口腔一直暖到胃里,再扩散到四肢百骸,连日的饥寒与疲惫仿佛都被这锅炖菜驱散了大半。

他吃得很慢,却很专注,眼中似乎有微光闪动。这简单却温暖的食物,在这寒冷的雨夜,给了他莫大的慰藉。

“掌柜的,此饭……甚好。”杜甫放下碗,长长舒了口气,眉宇间的愁绪似乎也化开了一些,“暖身,暖心。”

就在这时,在后院与朱载堉探讨音律的苏轼闻着香味踱步出来,看到杜甫,先是觉得面生,但观其气度,又觉不凡,便上前搭话。

“这位兄台,请了。在下苏轼,字子瞻。观兄台神色,似有满腔块垒,不知可否一叙?”苏轼向来豪爽好客。

杜甫抬头,看到一位气度恢弘、笑容豁达的中年文士,虽不知其名,但觉其人气宇轩昂,便也起身还礼:“在下杜甫,字子美。见过苏兄。”

苏轼一听“杜甫”二字,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猛地一拍大腿,激动道:“可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子美?哎呀!失敬失敬!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不想在此得见!”苏轼虽年代早于杜甫,但杜甫的诗名他自然是知晓的,此刻见到“活生生”的诗圣,怎能不激动?

杜甫倒是被苏轼的热情弄得有些不知所措,连称“不敢”。

苏轼拉着杜甫坐下,兴奋地谈论起诗文,从《望岳》的雄浑谈到《兵车行》的沉痛,又说到自己欣赏的“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起初还有些拘谨,但见苏轼性情真挚,见解非凡,也渐渐放开,与之畅谈起来。两位文学巨匠,跨越时空,在这小小的时味居内,因一顿暖心的炖菜而相遇,谈诗论文,竟忘了时间。

苏轼更是豪情大发,让姜小勺再温些酒来,要与杜甫“浮一大白”。姜小勺看着这两位历史上璀璨的星辰把酒言欢,心中感慨万千,连忙照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待特殊食客:杜甫…满足其“饥寒交迫中寻求温暖饱足”需求…获得其深切感激…】

【…获得状态:【沉郁的顿挫】…效果:对人生百味、食材本真理解加深,烹饪带有“慰藉”属性的菜品时效果小幅提升…】

【…获得特殊物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残页…效果:蕴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怀意念,可小幅提升对烹饪社会价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