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勺对音律只是略知皮毛,实在无法在专业领域为朱载堉分忧。他想了想,安慰道:“朱公不必过于焦虑,或许机缘巧合,很快便能遇到能与你探讨的知音呢?”这话他自己说得都有些没底气。
然而,命运的巧合有时就是如此奇妙。就在这天下午,一位新的时空来客,踏着略显急促而专注的步伐,从铁锅的涟漪中走出。
来人是一位清瘦的老者,身着朴素的儒衫,眼神锐利如鹰,手中紧紧攥着几卷乐谱和一张画满了奇异符号的图纸。他一出现,目光就立刻被后院一角朱载堉那套独特的律管和演算工具所吸引,甚至忽略了周围的环境和迎上来的姜小勺。
“这……这是……十二律管?还有这些演算……莫非是在计算音律比值?”老者喃喃自语,快步走到朱载堉的“工作台”前,眼神炽热得像发现了稀世珍宝。
朱载堉正埋首苦算,被人打扰,有些不悦地抬起头,但当他的目光落在老者手中那份画满符号的图纸上时,整个人如同被雷击中一般,猛地站了起来!
“阁下……阁下这图纸上所绘,莫非是……振动频率与弦长关系的演算?!”朱载堉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那老者也是浑身一震,紧紧盯着朱载堉:“你……你识得此图?你也研究音律本质?可知‘新法密率’?”
“新法密率?你指的是将八度精确分为十二等份的律制?!”朱载堉一把抓住老者的手,激动得胡子都在抖动,“老夫穷尽心血,正是在推算此律啊!苦于无人印证,阁下……阁下高姓大名?”
那老者亦是激动不已,反握住朱载堉的手:“老夫朱载堉……呃,不,在下姓徐,名讳上寿下峋(虚构一位与朱载堉同时代或有相似研究的音律大家)!一生亦致力于此!不想在此异乡之地,得遇知音!”
两位音律大家,跨越了可能是平行时空或者是不同研究阶段的壁垒,在这小小的后院相遇了!他们立刻抛开了所有客套,一头扎进了那些复杂的符号、数据和律管之中,时而激烈争论,时而抚掌大笑,时而各自演算,然后又交换成果品评。那些在旁人听来如同天书的“黄钟大吕”、“振动频率”、“开方计算”等词汇不断冒出,他们却乐在其中,浑然忘我。
姜小勺看着这一幕,心中替朱载堉感到由衷的高兴。他悄悄退开,不去打扰这难得的“知音盛会”。他回到前厅,脸上还带着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