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剑门天险

拿下兀良哈坞堡的消息传开,绵阳百姓欢欣鼓舞,又有上千人前来参军。赵康的军队,已扩张到近四千人。他让人将坞堡里的粮食、兵器分发给百姓和士兵,自己则开始规划下一步的行动——剑门关。

剑门关,蜀道之险的咽喉,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只要拿下剑门关,就能彻底切断四川与外界的联系,将天府之国变成稳固的后方。

一个月后,赵康的军队抵达剑门关下。

与兀良哈坞堡不同,剑门关由元兵重兵把守,守将是元廷有名的悍将孛罗帖木儿,手下有五千精兵,还有几门从西域运来的火炮。

“将军,元兵防守太严了,硬攻怕是要吃亏。”王虎看着关上高耸的城楼和黑洞洞的炮口,忧心忡忡。

赵康却很平静。经过这段时间的征战,他的军队已不再是当初的乌合之众,四千人里,有一半都练成龙象般若功第一层,配合“二十八宿阵”和“三才阵”,战斗力远超同数量的元兵。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力在《智能书》的锤炼下越发凝练,对战场的把控能力也达到了新的境界。

“孛罗帖木儿骄横自负,又看不起我们这些‘泥腿子’,这是我们的机会。”赵康道,“王虎,你带两千人在关前挑战,装作急于攻城的样子。”

“那剩下的人……”

“随我去关后的金牛道。”赵康指着舆图,“剑门关虽险,却依赖金牛道运送粮草。我们断了他的粮道,不出十日,他必不战自乱。”

计划顺利实施。王虎在关前连日挑战,孛罗帖木儿果然中计,认为赵康只是虚张声势,并未加强后方防御。而赵康则带着两千人,悄然绕到金牛道,埋伏在一处峡谷里。

三日后,元兵的运粮队果然出现了。赵康一声令下,伏兵四起,“二十八宿阵”瞬间展开,将运粮队团团围住。元兵虽奋力抵抗,却怎敌得过士气正盛的赵家军,很快就被歼灭,粮草全被缴获。

消息传回剑门关,孛罗帖木儿又惊又怒,连忙派兵去夺回粮道,却被赵康设下的“北斗阵”伏击,损失惨重。

十日后,关里的元兵断了粮,人心惶惶。赵康趁机发动总攻,王虎在正面吸引火力,他则带着精锐,从一处隐秘的山道攀上关墙——这条山道,是他用精神力反复探查,又从当地老人那里问来的。

腹背受敌之下,元兵彻底崩溃。孛罗帖木儿试图突围,被赵康追上,两人激战数十回合,赵康凭借龙象功的巨力和踏罡步的灵活,一剑将其斩杀。

剑门关,破了。

站在剑门关的城楼之上,赵康望着关外蜿蜒的蜀道,心中感慨万千。脚下的城楼,曾见证过无数次征战与兴亡;手中的铁剑,还残留着未干的血迹。他的军队,已从最初的五百人,壮大到五千之众,成了四川境内不可忽视的抗元力量。

更重要的是,他守住了这道天险。从今往后,外面的元兵难以进来,里面的百姓可以安心生产,天府之国的潜力,终将被激发出来。

“将军,成都府和绵阳的百姓都派人来了,说要给您立生祠。”王虎兴冲冲地跑来报告。

赵康摆了摆手:“立什么生祠?把粮食分下去,让百姓们好好种地,让士兵们好好练兵,比什么都强。”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剑门关是屏障,也是起点。等他在四川站稳脚跟,积蓄足够的力量,终有一天,要率领这支由流民、山民组成的军队,走出蜀道,去迎接更广阔的战场。

城楼的风很大,吹得他的衣袍猎猎作响。纳虚葫在他怀中轻轻震动,与他的精神力产生着微妙的共鸣。他能感觉到,葫芦里的灵液越发精纯,自己的灵魂也在一次次的淬炼中,变得更加坚韧。

这乱世,既是熔炉,也是舞台。而他,正站在舞台的中央,用手中的剑,用心中的信念,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剑门关下,五千士兵的呐喊声此起彼伏,与关外的风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属于天府之国的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