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出征后,赵康将精力放在了内政上。他发现,治国确实如他所想,无需事必躬亲——从四川带出来的老吏熟悉耕战律,江南的士族精通钱粮漕运,甚至连一些被收编的元廷旧官,也能在法卫的监督下处理杂务。
“秦王,这是各地举荐的人才名单。”吏部尚书递上一本厚厚的册子,“江南文风鼎盛,秀才、举人车载斗量,属下按您的意思,挑了些熟悉农事、水利的,派往安南筹备屯田。”
赵康翻看册子,见上面不仅有汉人,还有畲族、瑶族的首领——这些少数民族世代居住在南方山区,熟悉地形,让他们参与治理,比派汉人官员更有效。“很好。”他在名单上圈出几个名字,“让他们带着灵液稀释水的配方去,先改良安南的稻种。”
处理完政务,赵康偶尔会去峨眉派驻南京的别院坐坐。灭绝师太已将别院改为“峨眉书院”,不仅传授武学,还教百姓识字、算术,甚至开设了女学,由周芷若亲自授课。
“秦王。”灭绝师太正在指点弟子练剑,见他进来,微微颔首,“六大派近日在商议围攻光明顶,派人来请峨眉参与,被老尼拒了。”
赵康有些意外:“为何?”
“如今明教余部已被秦王收编,杨逍也成了阶下囚,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不过是为了争夺江湖话语权。”灭绝师太收剑而立,目光锐利,“峨眉如今是秦王的臂助,岂能参与这些无益之争?”
她顿了顿,补充道:“何况,书院的香火钱比跑江湖打打杀杀多得多。”
赵康失笑。他派人查过,峨眉书院如今光是江南士族的捐赠,就比以往的香火钱翻了十倍,说是“国教”雏形也不为过。“师太看得透彻。”
“不是老尼透彻,是形势使然。”灭绝师太递给她一本账册,“这是佛门寺庙的田产清单,秦王要不要看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康接过账册,越看越心惊。江南的佛寺竟占据了近三成的良田,更有甚者,像杭州的灵隐寺,竟用纯金铸造佛像,寺内僧人过着比士族还奢华的生活。“这些寺庙,不交赋税?”
“元廷时便有‘僧尼免税’的规矩,他们沿用至今。”灭绝师太冷笑,“说是慈悲为怀,实则兼并土地,盘剥百姓,比地主更甚。”
赵康合上账册,眼中闪过一丝冷芒。他可以容忍寺庙存在,却绝不容许他们成为国中之国。“传令下去,核查天下寺庙田产,超过百亩者,多余部分收归国有,按耕战律分给流民;僧尼需登记户籍,与百姓一体纳税,违令者,按律处置。”
灭绝师太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秦王此举,大快人心。”
没过多久,法卫便在灵隐寺搜出了惊人的财富——除了黄金佛像,还有数十箱白银、上千亩地契,甚至藏着与元廷往来的密信。赵康下令将主持斩首示众,黄金佛像熔铸成货币,田产分给流民,江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