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赵康将密信收好,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这东风,便是安南的粮食——按军报,第一批三百万石新米已装船北上,足够支撑十万大军半年的消耗。
半个月后,升龙府的粮仓堆满了新粮,骆越人的贡赋也陆续缴来,有珍珠、香料,还有驯化的大象——这些庞然大物虽不善冲锋,却能搬运粮草、拖拽火炮,是极好的辅助战力。
赵康决定启程返回南京。临行前,他召见了安南郡的官吏与骆越首领,将一枚刻有“秦”字的铜印交给郡守:“民政按律,军防靠林啸,若遇大事,可持此印调动南海舰队。”
郡守双手接过铜印,重若千钧:“属下定不负秦王所托!”
骆越老者也上前一步,将权杖递给身旁的儿子:“犬子愿率部族勇士随秦王北伐,为秦王陛下牵马坠镫!”
赵康看着那年轻的骆越勇士,眼中闪烁着悍勇的光芒,不禁笑道:“好!便编入辅兵营,随军押运粮草。”
返航的舰队比来时更庞大,除了秦军的战船,还有数十艘骆越人的独木舟护航,船上载满了粮食、珍珠与香料。船队行至南海时,恰逢几艘来自暹罗的商船,见“秦”字大旗,竟主动靠拢,献上象牙与宝石,请求通商。
“告诉他们,南京、升龙府都可贸易,税银按三成收取,但若敢走私军械、勾结元兵,格杀勿论。”赵康对林啸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商船主连连应诺,看着秦军战船的火炮,眼中满是敬畏——他们在海上漂泊多年,从未见过如此精良的舰队,更不敢想象这背后的势力有多强盛。
船队驶入长江口时,南京城已遥遥在望。江岸上,周芷若带着身孕,在王虎、灭绝师太低等文武百官的陪同下,正等着他归来。船刚靠岸,她便迎了上来,眼中的思念与担忧化作滚烫的泪水。
“我回来了。”赵康握住她的手,感受着她掌心的温度,心中一片安宁。
“安南都妥当了?”周芷若轻声问。
“妥当了。”赵康笑着点头,“以后南海的粮食,会源源不断地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