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龙椅上的朱棣已经讲完了话。何秋虽未细听,也知大意是延续先前思路,重视农耕,反复强调农户与平民的地位,而对文人仕子只字未提。

这正是何秋推行新式教育带来的转变。他培养的人才不通经书亦能治国,科举又岂是唯一途径?那些死读诗书的进士,到地方上任也不过被人糊弄,徒耗朝廷资源。

何秋懒得琢磨在场文官的心思,反倒欣赏朱棣这番表演。

朱棣接着宣布,来年开春将改元永乐,同时再度减免部分州府赋税,缓解国内矛盾,也算向百姓施恩。

但朱棣的好心情未能持续。一份礼部奏章让他眉头紧锁。

“礼部竟要朕大赦天下,释放所有囚犯?”

朱棣大为不悦。历代帝王登基多有赦免,但他认为毫无道理。登基大庆与官吏何干?与囚犯何干?

他提笔批道:“朕登基是为与万民同庆,非与牢狱罪囚同欢!若纵虎归山,被害者冤屈何申?”

何秋听闻朱棣为此大发雷霆,吓得老尚书蹇义战战兢兢。他暗自后悔多此一举,幸而朱棣只论事不罪人。若在洪武年间,怕是难逃重责——时代终究不同了。

何秋默默体味着时移世易,嘴角浮起淡淡笑意。

朱棣脾性其实比朱元璋更烈,行事更直截。倒是朱元璋在位日久,权术运用浑然天成。不过二人对文臣的不信任如出一辙。

否则朱棣也不会借礼部请赦之事敲打群臣。

第325章 一肚子邪火的朱棣

未过多久,何秋接到朱棣口谕召他入宫。他含笑前往,横竖身无官职,纵使朝堂出事也牵扯不到自己头上。

何秋此刻可谓是无事一身轻,自然也就不会在意太多。

一旁的小太监忍不住提醒他:“驸马爷,皇上现在正发着脾气呢。”

何秋咧嘴一笑,好奇地问道:“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小太监被何秋一句话噎得说不出话来,索性闭上嘴,只能在心里默默佩服。他见过胆大的,却没见过像何秋这样连皇上生气都毫不在乎的。

虽然是驸马,但也未免太不把宫里的规矩放在眼里了吧?如今宫里能劝得住朱棣的,恐怕也只有徐皇后了。朱元璋早已不理朝政,整天带着朱高炽到处走动,根本不会过问朝廷里的是非。

何秋走进寝宫,行过礼后,朱棣挥手让所有太监宫女退下。

何秋看了看朱棣的脸色,笑眯眯地说:“我看那些太监是谎报军情,陛下明明不像生气的样子。”

朱棣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朕告诉你,朕现在很生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见何秋一副不以为意的模样,朱棣也只好泄了气,摆摆手让他先坐下。

朱棣语气郁闷地说道:“父皇这才刚放手政务,专心去带高炽,就闹出这么多事端。这些大臣,真是该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