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朱棣直接把朱高煦扔在何秋脚边,沉着脸命令:“跪下,给先生道歉!”

朱高煦此刻再不敢嚣张,乖乖跪在何秋面前,抽泣着说:“对……对不起,先生……我知道错了!”

朱棣冷哼一声,向何秋拱手道:“先生,犬子顽劣无知,多有冒犯,还请您海涵。”

何秋摆摆手:“殿下太客气了,小孩子玩闹而已,不必如此正式。我并没放在心上,让他起来吧。”

朱棣赞叹:“何先生真是胸襟宽广。日后先生若对犬子有何不满,尽管管教,本王绝不怪罪。”

何秋笑了笑,没有接话。

朱棣又对跪在地上的朱高煦说:“你这逆子,还不快谢谢何先生?”

朱高煦直起身,学着大人模样拱手:“谢……谢谢何先生!”

“不必谢我,”何秋说着将朱高煦提起来,放在朱高炽身旁,“要谢就谢你大哥吧。”

朱高炽迅速为朱高煦拍去衣上尘土,又用衣袖替他擦拭泪水,尽显兄长气度。

朱棣在旁看着这幕,脸上露出欣慰之色。

第26章 亩产五千斤

待朱高炽整理好朱高煦的衣衫,朱棣开口道:“炽儿,你先带弟弟到外面玩,父王要和何先生商量事情。”

朱高炽恭敬地向朱棣与何秋行礼告别,随后牵着朱高煦离开。

等两个孩子走远,朱棣转向何秋问道:“何先生,我听说你培育出了一种新作物,能否让本王看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何秋指着刚洗净的红薯回答:“就是这个,它叫红薯。也能作为粮食。”

朱棣面露疑惑:“这是粮食?该怎么吃?”

在明朝,主食仍以麦、稻为主,初见生长于土中的红薯,难免觉得陌生。

何秋笑着解释:“吃法很多,可生食,也可蒸、煮、烤、炸,还能制成薯片薯条!”说着自己都差点流口水。

朱棣拿起一个红薯细细观察,半信半疑地问:“这……真的能生吃?”

何秋挑眉答道:“能不能,尝一口不就明白了?味道清甜可口。”

朱棣点头:“先生说得对,那本王就试试。”随即咬下一大口红薯。

下一刻,他眼睛一亮:“果然甘甜!像是水果一样,好吃,真好吃!”

何秋心里暗笑。其实新摘的红薯并不特别甜,朱棣是初次品尝,又先入为主,才会觉得格外甜美。

“何先生,这红薯味道好,做法又多,应该十分稀少吧?”朱棣边吃边问道。

何秋耸肩:“确实不多,目前只有这些。”

朱棣叹气:“可惜了,本王原想推广此物造福百姓,看来行不通了。”

何秋撇嘴:“怎么行不通?现在虽然量少,以后完全可以推广种植,量产不难。”

朱棣顿时瞪大眼睛:“真能推广?它亩产多少?”

何秋回想了一下:“没记错的话,应该在四五千斤左右。”

“四、四五千斤?”朱棣震惊了。

如此美味的作物,亩产竟能高达四五千斤?当时稻米亩产不过几百斤,这个数字简直难以想象。

“何、何先生,你……你不是在开玩笑吧?”朱棣声音发颤,难掩惊异。

“我骗你做什么!”何秋坦然答道。

何秋不耐烦地说:“这株红薯刚从地里挖出来,种植面积就那么点,单株结的果实也摆在这儿,你自己不会看吗?”

朱棣二话不说,转身跑到菜园里,蹲在挖红薯留下的小土坑前仔细研究。

虽然他现在贵为藩王,但儿时也是吃过苦的,对农事多少有些了解。从土坑大小,就能推断出单株红薯的占地面积。

“这占的地方还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