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站起身,神情恍惚地喃喃自语。
眼前这一切,实在冲击他的认知。那么小的土坑,竟能长出七八个硕大的红薯,简直如同仙迹。
“何先生,它……它每株都能结这么多果实吗?”
朱棣仍有些不敢置信。
何秋无奈摇头。跟古人解释点事情,真是费劲。
“老朱,你要真不信,改天我拿几株苗给你,你自己找人种去,看看单株产量是不是这样!”
说完,何秋拿起两个红薯就往厨房走。
朱棣连忙跟上,陪着笑脸说:“何先生,何必改天?今天就给我吧。本王实在好奇这产量,早点种下,也好早点看到结果,您说是不是?”
这位未来的永乐大帝,语气如此谦卑,也算是给足了何秋面子。
“行吧,等我吃完红薯就给你拿。”
何秋应了下来,转身进了厨房。
朱棣脸上难掩兴奋。
要是这红薯真能亩产四五千斤,那完全可以取代稻麦,成为百姓的主食。
如今大明初立,百姓生活仍显困苦,缺衣少食的并不少见。
富庶之地的百姓,缴完税粮尚能勉强度日;可贫瘠之处的,莫说纳税,连自家口粮都凑不齐。
朱元璋深知民间疾苦,也想为穷苦百姓减免税赋。但如今天下未定,朝廷运转、军需粮饷处处都要钱粮,税不得不收。
而这红薯,或许真能改变这一切。
亩产如此之高,就算缴完税粮,家里也还有富余。到那时百姓温饱不愁,大明江山自然稳固。
“何先生,若这红薯真能亩产千斤,本王代天下万民,先谢过您的功德!”
朱棣说完,郑重其事地拱手作揖。
“好好好,知道了。”
何秋敷衍地应着,随手挪开灶台上的大锅,把两个红薯塞进灶膛里沿。
他现在只想快点吃上烤红薯,根本没心思跟朱棣多聊。
朱棣也不恼,凑近好奇地问:“何先生,您这是做什么呢?”
“还能做什么?烤红薯啊!”
何秋说着,把大锅又挪了回去,严严实实地盖在灶台上。
朱棣看得发懵:“这……这不会把红薯烤焦吗?何先生您是不是太随便了?”
何秋斜瞥朱棣一眼:“红薯水份足,掌握好火候就不会焦!”
朱棣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第27章 吃红薯的坏处
放好红薯后,何秋搬来小马扎坐在灶前,专注等待红薯烤熟。没有手机的等待格外漫长,他随口问朱棣:“殿下昨日问的那事,可想到法子了?”
朱棣垂头丧气:“尚无良策。我在顺天府根基尚浅,诸多手段难以施展。”
何秋轻笑:“眼前不就摆着现成的法子?你竟没打算试试?”
“先生是指……红薯?”朱棣恍然。
“正是!推广红薯再减免些税粮,必能深得民心,让你声望大涨!”
朱棣猛拍大腿:“先生高见!我方才竟未想到借此收揽声望,多谢提醒!”
“你不过是当局者迷罢了。”何秋往灶里添了根柴火。
朱棣忽然追问:“这种红薯从栽种到成熟需多久?昨日见先生院里还未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