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后来师父仙逝,我便在燕山附近隐居,直到前些日子燕王入山,才随之出山。”

“万里之外的殷地?”

“是,家师有经世之才,曾自制大船远渡重洋,周游世界,得知大地实为一球。西方有白夷,东方有华夏后裔,据家师所言,应是殷商先民迁居而去,至今也有千万之众。”

说罢他从怀里取出一张修改过的世界地图,想呈给朱元璋。这动作把旁边的太监吓了一跳,赶紧上前接过,望向皇上。

朱元璋挥挥手,示意将地图递上来。

何秋趁机偷偷站起,活动了下发麻的腿脚。

朱元璋细看地图,找了半天,才在角落看到那小小的、几字形的黄河轮廓,不由吃惊:“我大明竟如此之小?”

何秋答道:“天下极大,并非我华夏传统所指的‘天下’,倒与邹衍所说的大九州有些相似。”

他随即主动提议:“不如由我为陛下讲解地图?”

朱元璋点头:“可。”

何秋走上前,手指点向中原一带:“陛下,这里就是我大明,北元在此方。这边是汉唐时的西域,早已不归汉家所有,如今多沙漠,也不复汉唐繁华。”

手往下移:“此处是安南,山高林密,瘴气弥漫,陛下应当也知晓。”

何秋指着地图介绍:“此地为身毒,稻米一年能收三季,土地肥沃宜于耕种,堪称王业根基。可惜国势衰弱,百姓蒙昧,种姓之规森严难破。”

语气中带着几分轻蔑。

“此处是日本,正值战乱纷争。山中蕴藏大量银矿,每年可采万斤之数。”

“这边西洋诸国林立,虽是小邦却商贸兴盛。已有商船抵达我大明广东通商,其火器造诣颇有独到之处。”

“此方非洲大陆遍布昆仑奴,猛兽成群,矿藏丰饶。”

……

一番讲解令何秋唇干舌燥,却让朱元璋听得雄心勃发,只恨岁月不饶人。

“天不假年啊。”朱元璋抚案长叹。

何秋暗自腹诽:您老寿数还长得很,太子逝后仍掌朝政多年,此时感慨为时尚早。

朱元璋忽问道:“依你之见,大明可称当世第一否?”

何秋思忖片刻,摇头道:“论国力,天下初定未至鼎盛;论技艺,已显落后之势;论商事更是不及。唯在文教上堪称魁首。”

朱元璋大不以为然:商贾之利岂能安邦?技艺之说更是闻所未闻。

第125章 入京奏对(下)

何秋详释道:“商事繁荣则税赋充盈,百姓富足,朝廷可资此精进技艺,兴修水利驿道。”

“所谓技艺,即是百工之术。若他国日炼万斤钢铁,我朝月产仅得千斤,长此以往必将落后。”

“况且大明积弊亦多……”

言至此突然语塞,惊觉在皇帝面前指陈时弊实属僭越,不禁冷汗涔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