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一些想赚银钱的文人,纷纷开始钻研这两部书,不少人偷偷披上马甲提笔创作。一时间,市面上的章回体小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一时间,北平的小说界可谓是风云变幻。

直到朱玉颖来找何秋,还当面提起了贾宝玉,何秋这才知道,自己的书在市面上掀起了怎样的浪潮。

何秋饶有兴致地问她:“那钗黛二人,你更欣赏谁呢?”

朱玉颖毫不犹豫地回答:宝钗。

何秋点头,果然不出所料。朱玉颖本就喜欢经商,家中香水生意也一直由她打理,自然更欣赏大气一些的宝钗。

朱玉颖又说:“近来,来买香水的姐妹们提起这本书,个个都哭哭啼啼的,都说这书写进了她们心坎里。”

何秋有些好奇,也颇感意外:“怎么就写进你们女子的心里了?”

朱玉颖只是感慨:“世上女子即便聪慧如钗黛,婚事也由不得自己做主,说不准就嫁给了贾蓉那样腌臜的人;好一点的,也不过嫁给贾宝玉那般富贵闲人,一等一的废物,最后还都为贾家陪葬,岂不可怜?”

何秋失笑:“这是你自己的想法吧?说不定你不少姐妹还很喜欢宝玉呢。”

“哼。”朱玉颖皱皱鼻子,模样可爱极了,一脸不服气,显然被何秋说中了。

想来也是,就算在后世那样男女平等的年代,依然有不少女子喜欢贾宝玉这样的人物,更何况礼教森严的大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连女子们平时爱读的《西厢记》,说白了不过是一个穷酸书生骗婚的故事,只不过结局还算不错罢了。

其中那股底层文人意淫的味道重得何秋都不想看——崔莺莺堂堂宰相之女,凭什么就被张生骗了真情?

每年像张生这样参加科举的人数不胜数,又有几个真能考上进士呢?

第140章 影响

这天,朱棣在外整顿军务回来,看到何秋又在院子里树荫下躺着,旁边还放着花茶和瓜子,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他满腹怨气地说:“何先生,你之前的志气呢?大白天也不干点正经事!”

何秋坐的那把椅子,朱棣眼馋已久。那是何秋签到得来的躺椅,通体藤编,人半躺上去,连人带椅轻轻摇晃,别提多舒服了。

朱棣向何秋讨要了好几回,何秋死活不给,说自己也只有这一把,让朱棣找木匠打去。结果朱棣的椅子至今没做好,只能眼睁睁看何秋躺得悠闲,自己还得站在一边。

何秋在椅子上轻晃,振振有词:“书院的事有马和操心,生意都交给玉颖了,工坊你比我还上心。我不闲下来教 ** 弟、歇一歇,岂不正好?”

朱棣忍不住瞪他:“歇一歇?你都歇了半个月了吧?还没歇够?”

何秋不以为耻,反而得意点头:“春困夏乏秋无力,冬日正好窝被里,哪个时节都不是做事的好时候啊。”

朱棣气得几乎吐血,这人哪来这么多歪理!

“对了,那本《红楼梦》是你写的吧?”

“是啊,怎么?”

何秋有些好奇。

“怎么了?北平一些勋贵都跑来问我,这书是不是我写的,还质问我王府是不是也像贾府那样奢靡!”

市井中不少人得知那书出自燕王府,竟将贾府的奢靡开销算在了燕王头上。

朱棣说到此处,心中泛起几分憋屈。他素来节俭,燕王府用度极为简单,精力全数倾注于军中事务,谁知竟因一本小说平白遭人污蔑。

实在忍无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