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他从何秋这里得了不少好处,心中过意不去,握着何秋的手迟迟不放,何秋只好笑道:“往后有机会,你再好好赏我便是。”

待朱棣与姚广孝离去,何秋回到书房,暗自叹息。方才对朱棣所言并非真心——历来功高震主,封赏难行。若朱棣真如历史所载,奉天靖难,登上帝位,那他的功劳,堪比汉初萧何。

如此大功,朱棣不猜疑已是万幸,只怕他即位之日,便是何秋远走之时。

第152章 安全演练

何秋在书院中颇感无聊。杨少峰等人近来很少向他请教,他们已渐渐掌握了数理基础,足以应付当前课业。

此外,众夫子正私下钻研何秋先前所授的数学、物理等书,试图从中寻出与理学相合之处,人人都想自立一脉,成为新理学中何秋之下第一人。有此愿景,众人干劲十足。

何秋不便主动打扰,便决定另做一事:推行安全演练。他想起前世学校常做的防灾演习,认为在大明推行此举,有助于百姓自救。

他很快拟出一套演练方案,甚至在附近河段设网,预备明年开春教学生游泳,提升自救能力。何秋觉得,多一分安全知识,危难时就多一分生机。

朱玉颖来到书院,她是得朱棣默许而来的。朱棣大约是从何秋这里获益不少,心有亏欠,也就略略放松了对朱玉颖的管束。

她正好成为第一个听说何秋要做安全演练的人。

何秋将手稿交给朱玉颖,上面记录了许多抗灾自救的知识以及灾难的预防方法。

朱玉颖仔细翻阅这份方案,何秋在一旁解释道:“我们得进行演练,就像军队训练一样,假设灾难真的发生,组织大家逃生。平时多模拟自救,真遇到事时才不会慌乱,活下来的机会更大。”

“很多人在灾难来临时因过度紧张而不知所措,最终丧命。战场上也有类似情况,新兵连刀都握不住,往往最先倒下。”

朱玉颖觉得很有道理。他并非不懂军务,父亲朱棣一向重视武事,他从小耳濡目染,对战场之事比一般人更了解。

“那我们就和杨夫子他们商量一下,看看什么时候合适。”朱玉颖表示同意。

何秋见他赞同,心里十分高兴。他将方案用蜡印机印了几十份,带着朱玉颖和杨少峰等人一起商议。

何秋觉得书院的学生们一天到晚埋头读书,实在太辛苦了。连他建的体育场都没几个人去,自己的徒弟们也都不来找他,不是待在教室,就是在图书馆。

他觉得这些学生比他前世用功多了,应该组织一些活动,让大家放松一下,同时普及安全知识。

等到学生周末回家,向家人宣传,家人再告诉身边的人,一传十、十传百,就能影响更多人。

如果这次安全演练能顺利推行,何秋还想办几场运动会,既锻炼体魄,又提升精神,他认为这是符合伟人教导的做法。

何秋找到杨少峰,先向他说明自己的想法。杨少峰一开始有些摸不着头脑,因为这种事既没人见过,也没人组织过,他完全不知道有没有用、该怎么做。

好在何秋很快就把自己编写的方案交给他看。杨少峰细读之后,越看越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