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朝中即便有擅长刑律的官员,也挑不出任何毛病,只能说孔家坏事做得太多,终究遭了报应。

何秋并未止步于此,他将三法司审理的诸多有关孔家的案件汇集起来,寄往北平,交给先前有过联络的那些地下书坊之人,让他们仿照包公案的形式,创作出一本新的办案小说。

故事框架由何秋提供,案件也是现成的,书稿一经完成,立刻风靡大江南北。

经过何秋这一番操作,曲阜孔家的名声彻底败坏,臭不可闻。

别的不说,孔希学下令火烧孔庙,欺师灭祖,此举彻底激怒了读书人,再无人愿意为孔家发声。

小主,

原本这些读书人是孔家坚实的后盾,可惜孔希学的一番操作,亲手斩断了彼此间的联系。

孔希学如今已陷入极度的恐惧之中,即便身处曲阜,也时常感受到周围投来的异样目光,总觉得这些人想要加害于他。

在这种巨大的精神压力下,他几乎要崩溃,整日在族中与人争执不休。

他的兄弟们也都认为,孔家如今的困境,正是因他焚烧孔庙正殿而起。

锦衣卫衙门内,何秋向面前的刘岩问道:“现在有多少人愿意站出来,指证孔希学放火烧孔庙?”

刘岩拱手回答:“已有十余人愿意出面指证孔希学。”

何秋他们这段时间办理了多起孔家相关案件,抓获了不少孔希学的心腹。在锦衣卫的审讯下,没几个人愿意陪他一同赴死。

毕竟锦衣卫的态度十分明确——必须让孔希学伏法。这些人也不傻,站出来揭发他还能争取减刑,何乐而不为?

何秋沉思片刻,仍有些遗憾地摇头:“这些人还不够。他们毕竟是在我们审理后才出面揭发,对外人来说未必可信,而且这些人分量不足,无法一锤定音。”

何秋审视着锦衣卫整理的孔家关系图,目光落在“衍圣公”和“族长”上——有了!孔家不止有衍圣公,还有族长啊!

衍圣公与族长虽然常常由同一人担任,但这并不意味着族长就一定与衍圣公同心同德。

何况现在孔希学已成落水狗,只要给出适当承诺,相信族长孔希玉不会介意出面揭发他。

何秋很快找到了孔希玉。见到何秋,孔希玉不免惶恐——这些天何秋频频来孔家抓人,他已心生畏惧。

何秋开门见山:“孔希学火烧祖庙,欺师灭祖,又蓄意袭击朝廷命官,犯下大罪。若任由他继续活着,至少我绝不会放过孔家。”

孔希玉沉默不语。他清楚孔希学当初想烧死的就是何秋,如此深仇大恨,何秋怎会善罢甘休?

况且孔希玉本是孔希学的族兄弟,二人关系并不密切。当初走得近,不过是因为孔希玉想当族长。

如今孔希学已无利用价值,将他抛出来平息朝廷怒火,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孔希玉试探着问道:“何大人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