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言道。
“孔希学断不能留,如今已有十余人愿意出面告发他的恶行,只是分量尚嫌不足,孔族长不妨好生思量。”
第247章 南方孔族崛起
孔希玉自是乐意将孔希学交出去,但若由他亲自出面举发,恐怕会招来族人非议,届时这族长之位未必能坐得稳当。
孔希玉犹豫着开口。
“不知哈大人对孔氏族长一职有何看法?”
何秋眼珠一转,立时明白孔希玉的顾忌,当下大包大揽地许下承诺。
“我可奏请朝廷,让希玉兄这一支世代承袭族长之位。”
孔希玉喜出望外,这简直是天降洪福!在他眼中,孔氏族长的名头比衍圣公实在得多。
衍圣公不过表面风光,且要看血脉亲疏,以孔希玉与主脉的血缘远近,他早断了这个念想。
但孔氏族长就不同了,这是他能实实在在握在手中的权柄,执掌族中生杀大权,更是世袭罔替。这意味着日后他的后代,恐怕比衍圣公还要威风。
孔希玉强压激动,望着何秋说道。
“孔希学此人丧尽天良,我早看出他非善类!我定当亲自上奏,请朝廷严惩这个败类!”
次日,孔希玉暗中联络数人商议,众人很快达成共识,决定推出孔希学作替罪羊,先平息朝廷怒火再从长计议。
不久,孔希玉上疏揭发孔希学:沿用前朝所赐孔圣王号,意图谋反;纵火焚烧孔庙,欺师灭祖;企图袭杀锦衣卫。每条罪状皆证据确凿!
奏章送达京城,满朝哗然。原本以为罢免诸多曲阜知县与衍圣公已算重手,不料何秋竟要将前任衍圣公置于死地,直接将此事摊在明面上,逼朝廷处置孔希学。
这并非寻常人举发,而是孔氏族长亲奏。一族之长在某些方面堪比一国之君,尤其在宗族内部,族长之言有时比圣旨更管用。
更何况孔希玉这道奏章彻底坐实了孔希学的罪行,证实了火烧孔庙、袭杀锦衣卫等事皆属真实。这与朝廷先前遮遮掩掩的态度截然不同。
原本还有些偏袒孔家的大臣们顿时坐不住了,纷纷站出来划清界限。当初私底下最维护孔家的,此刻反倒叫嚣着要诛杀孔希学。
先前虽有何秋与陈墨的奏章,众臣对孔希学火烧孔庙之事仍存疑虑,总觉孔圣后裔未必如此胆大妄为,或许是这位新任锦衣卫指挥使为立大案而故意罗织。
但如今孔希玉的奏章罗列诸多罪状,又有刘岩等三法司官员附上的口供,孔希学已是辩无可辩。
若说孔希玉可能与何秋勾结陷害孔希学,刘岩等人却绝无此动机。这些文臣素来轻视锦衣卫,对其多是畏惧。
一时之间,激进的大臣已对孔家喊打喊杀。他们皆是明白人,见风头不对,自然要向朱元璋表忠心。
嘴上喊几句口号并无大碍,或许还能赚得几分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