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朱元璋挥了挥手:“退下吧,让朕独自静一静。”

……

何秋回到新购置的宅邸,抱起何栋对朱玉颖说:“我觉得岳父大人的皇位已经稳了。”

朱玉颖闻言一惊,连忙追问:“你是如何看出来的?有何依据?这种话可不能乱说!”

何秋没有卖关子,将今日之事细细道来,随后感叹:“今日我看出陛下确实动心了,想要彻底改变千年以来皇权不下乡的局面,恢复前汉旧制。”

“但太孙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在陛下面前都不敢坦言,实属懦弱之辈。陛下为了大明江山考虑,定会考虑让岳父继位。”

朱玉颖眼中闪现惊喜,陷入遐想:“当真如此?若真有那一天,父王就不用时时提心吊胆了。”

朱玉颖也察觉到了朱允炆对朱棣的针对,对这个弟弟谈不上喜欢,只觉得皇伯父后继无人。

不过朱玉颖还是有些好奇:“夫君,若换作是你,打算如何推行变法,斩断地方兼并和宗族势力的触手?”

何秋沉吟片刻,苦笑道:“我不敢保证成功,即便是我,也只能说尽力减轻土地兼并,避免地方豪强欺压百姓。”

“甚至,我也只能确保在我有生之年不出乱子。待我死后,恐怕不过四五十年,一切又会恢复原样。”

小主,

朱玉颖惊讶道:“连父王相助也不行吗?”

“我说的正是我与你父王联手的情形。”

这下朱玉颖才明白事情有多严重。在她看来,何秋与朱棣都是人中英杰,连他们都不敢保证能彻底解决此事,足见土地兼并和地方宗族势力何等棘手。

何秋并未虚言。以明朝的生产力水平,绝大多数人仍需依赖土地为生,土地兼并几乎是必然。宗族势力虽有诸多弊端,却也是百姓在官府欺压下唯一的庇护。唯有依靠宗族,平民才能稍抗官威。

即便后世天地翻覆,不过多少年,土地兼并、乡贤势力便改头换面,卷土重来。人心逐利,太史公早有明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要有利可图,就有人前仆后继。

后世生产力远超当今,仍难逃此局,连那般伟人都无法根除的困境,何秋岂敢轻言解决?

朱玉颖恍然大悟,轻声问道:

“若依夫君所言,这问题根本无解,提出来岂不是欺瞒皇祖父?”

何秋摇头叹息:

“也不算欺瞒。延缓土地兼并,尚有可为。抛出这个诱饵,主要是为触动太孙。”

“他绝无胆量做这种事。你且看,他必有动作。只要他一动,你父王的机会便来了。”

第261章 太仓出事

果不出何秋所料,不过几日,京城便流传起风声,说皇上有意将变法写入皇明祖训,令后世子孙延续变革。

一时间京城暗流涌动。何秋执掌锦衣卫,轻易便查出流言来源。

但他仍冷眼旁观,任由太孙继续蹦跶,反正他也跳不了多久。

然而一封举报信,让何秋再难安坐。此信匿名投至锦衣卫衙门。

何秋从王申手中接过信函,阅后神色凝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