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其他接触过这封信的人呢?”

王申肃然道:

“下官已派人监视,并全部下了封口令。”

他稍作迟疑,又问:

“大人,您看此事……”

何秋疲惫地揉着额角:

“先让弟兄们暗中查探,核实真伪再说。”

王申暗松一口气。他虽想办案,却非不知轻重之辈,不敢轻易捅破信中所言。

这绝非小事!

待王申退下,何秋忍不住来回踱步。

究竟是谁,给他出了这样一道难题?

举报信内容不多,却惊心动魄——

太仓多处出现亏空,有些仓廪堆满陈粮,新粮早已被私下售卖,中饱私囊。

此事若查实揭发,必将天翻地覆。洪武年间的郭恒案犹在眼前,那是户部贪腐引发的大案,株连数万,与胡惟庸案不相上下。郭恒案中官员贪墨粮食高达两千四百万石,骇人听闻。

如今信中所报之事,规模未必如此,可……万一呢?

更让何秋感到棘手的是,信中举报的几处仓库,竟是军仓。如今京城军仓由王弼掌管,而王弼曾是太子朱标的亲信,是坚定的 ** 成员。自朱元璋立朱允炆为太孙后,他便转而效忠于朱允炆,堪称其麾下大将,在军中交游广泛,连蓝玉也曾与他有旧。

何秋身为朱棣的女婿,若此事由他揭发,极易被人视为燕王对太孙的打击,朱元璋也难免起疑,后果不堪设想。何秋心中愤懑,暗暗咒骂那暗中作梗之人,恨不得将其碎尸万段。

原本朱棣入主东宫似乎已无悬念,如今却横生枝节,令何秋焦虑不已。他强压情绪,匆匆赶往户部,欲与尚书郁新商议对策——毕竟此事户部也难辞其咎。

郁新闻报何秋来访,心中诧异。他对何秋素来印象不差,尤其是何秋献出红薯、土豆等作物,由户部推广,政绩显着,上下皆对其颇有好感。而何秋担任锦衣卫指挥使以来,行事低调,不兴大狱,也无仗势欺人之举,更令郁新觉得难得。

待何秋入座,郁新便问道:“不知何指挥有何事见教?”何秋面露苦色,递上那封举报信。郁新阅后,心头一沉,暗道不妙,谨慎问道:“此事本官并不知情,不知此信何来?”

何秋苦笑答道:“是有人深夜投入锦衣卫衙门,今早才发现。我已将接触此信之人先行关押。”郁新又问:“那何大人打算如何处理?”何秋叹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若不查办,一旦被幕后之人揭发,我这项上人头难保。今日前来,也是盼户部能先行自查。”

郁新听罢,也不由心生同情。锦衣卫收到举报却不查办,若被外人得知,何秋必遭重责。他无奈道:“何大人辛苦。只是户部仅能查核部分太仓,信中所提军仓,实非我职权所及。那群勋贵,又何曾将我们放在眼里?”

话一出口,郁新忽觉不妥——眼前的何秋,不也是勋贵一员?尽管他的爵位并非来自军功,而是因献种得赐。何秋只摆了摆手,未作计较。

“此事紧急,还望尚书今日之内务必核查户部所辖太仓,明日随我一同面圣禀报。”

郁新连连点头,户部自查后再上报朱元璋,总比让锦衣卫暗中呈递要好,至少能争取几分主动。

何秋离开郁府后,唤来王申,正色吩咐。

“即刻起,严密监视户部尚书郁新府邸,留意他与何人往来,务必谨慎行事!”

待王申领命带人前去监视郁新,何秋才略松一口气。他无法断定郁新是否与此事有关,此次突然上门告知,正是为了打草惊蛇,试探其是否牵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