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至少朱棣一定会动心——以沐春对朱棣的了解,他绝不可能放弃征伐的机会。

更何况如今他是太子,若想向地下的朱元璋证明自己比朱标更强,唯有不断开拓疆土。

如此一来,恐怕不出几年,朝廷就会主动攻打安南,说不定正盼着安南给大明一个出兵的借口。

汤昭猛灌一口酒,眼巴巴地望向何秋说道:

“良乡候,我突然不想留在云南了,您能不能请太子把我调去广西?我不求高官,只愿去凉山守关。”

何秋无奈地瞥了他一眼,心想这人倒会钻空子。

“没有这回事。真要打安南,广西、云南的兵都得动,两边气候也差不多。”

冯诚见话题扯远了,赶紧拉回铜矿的事:

“让大家上奏修水道我懂,可为什么还要告诉军中那些小军官?他们知道了也没用啊。”

何秋为三人斟了酒,平静说道:

“这些军官和士兵,背后都是一家老小。只有让他们得利、有盼头,才肯安心留在云南。”

“若只靠朝廷强令,怕是没多久就会出现逃户了。”

“要让士卒和移民明白:在云南能挣钱、能成家立业,云南的粮草才有保障,这里才能真正算大明的疆土。”

“不然将来沐家世代镇守云南,难道只靠亲近大明的土司吗?每次叛乱都带兵去 ** ?那样统治太吃力,不是好事。”

沐春听了何秋这番话,嘴角微动,心中感叹:真是位好官。

他想让士卒在云南扎根,是因为许多人当年是随他父亲沐英来的,多少出于一份旧情;可何秋却是真心为民着想,比朝中某些官员强得多。

沐春举杯向何秋敬酒:

“我替云南百万军民谢过您!”

说罢仰头一饮而尽,目光有些 ** 地说:

“我在云南大半辈子,也想为这些随我征战的儿郎做点什么,可总是力不从心。”

他嘴唇动了动,最后只化作一声叹息:

“你若早些来云南就好了……”

汤昭在一旁嘿嘿笑:

“可不是嘛!我看这西平侯让何秋来当都行!”

方才还有些伤感的气氛顿时被打破,沐春瞪向汤昭:

“你什么意思!我是做得不如何秋,可比你总强些!”

汤昭理直气壮:

“可我又不是西平侯!”

冯诚笑呵呵看两人斗嘴。都是老相识,谁也不会当真。

他转向何秋问道:

“修金沙江水道说起来容易,可不少地段不在云南境内。就算朝廷下令,沿途各省未必愿意出力啊。”

他这么说是担心修水利要征劳役,好处却多半归云南和江南,别省既出人又误农时,自然不情愿。

何秋看着面带忧色的冯诚,微微一笑。

“不必过于忧虑,你瞧瞧眼前的大运河,沿岸滋养了多少商业繁盛的城镇。能当上一省长官的,哪个会是愚笨之人?再加上云南百姓的拥护与皇上的坚定意志,这件事远比你想象的要容易解决。”

汤昭正玩耍时,听到何秋这番话,立刻盘算了起来,随即开口:

“这样可不成!若等我们联名上书,再等朝廷商议妥当、协调各省,恐怕半年都过去了,效率实在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