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烽亲自向他们交代任务,每一条都沉重如山:
1. 制造假象: 每日清晨、正午、傍晚,分三次在岩洞深处升起极少量、但能被远处观察到的炊烟。入夜后,在崖顶特定位置点燃微弱、闪烁的篝火,模拟哨兵烤火或内部照明。甚至要用稻草和旧衣服扎成假人,偶尔在哨位或开阔地移动,远看如同真人活动。
2. 无线电欺骗: 保持严格的无线电静默,但在预先计算好的、日军监听站可能活跃的时段,偶尔、短暂地打开电台,使用缴获的日军频率或周边已知的游击队通用频率,发送一些内容模糊、信号微弱的电文,例如零星的代码、模仿小股部队联络的简短呼叫,制造仍有部队在此区域活动的假象。
3. 有限接触与迟滞: 如果小股日军或伪军侦察兵抵近鹰嘴崖外围,不要一味躲避。要进行有限度的、象征性的阻击,打几枪冷枪,扔一两颗手榴弹,然后迅速撤离,变换位置,造成“山鹰支队”小股部队仍在周边巡逻、不愿正面交锋的错觉。
4. 最终撤离: 坚守到确认大部队已安全抵达磐石谷,且后方没有敌人跟踪之后,才能按照预留的、极其隐秘的路线,自行撤往新根据地。这意味着他们将是鹰嘴崖最后的守望者,也是风险最大的断后者。
交代完任务,岩洞内一片寂静。老周代表留守小组站了起来,这个平时话语不多的汉子,脸上没有任何犹豫,只有一种近乎虔诚的坚毅:“支队长,同志们!放心走吧!只要我老周还有一口气在,鹰嘴崖的炊烟就不会断,枪声就不会停!咱们就是钉在这里的钉子,绝不让鬼子摸清虚实!一定把大家安全送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四名队员也齐刷刷站直,低沉而有力地重复:“保证完成任务!与鹰嘴崖共存亡!”
没有豪言壮语,但这简短的誓言,却蕴含着赴死的决心。林烽逐一与他们紧紧握手,他能感受到对方手心的粗糙和传递过来的力量。这一刻,无声胜有声。
送走留守小组去准备后,会议进入更具体的行动方案制定。针对大部队的转移,确立了 “分批、多路、夜行” 的核心原则。
* 分批行动:
* 先遣队: 由即将归来的赵铁锤率领最精干的侦察兵包括“闪电”和“二号”,携带轻武器、砍刀、绳索和少量干粮,提前一天秘密出发。他们是整个迁徙的“眼睛”和“触角”,负责:勘探并标记最安全、最隐蔽的路线;清除途中的障碍;在险要处设置简易的攀援设施;寻找并确认中途可供大部队短暂休整的隐蔽点;在前方设置预警哨,随时通报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