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划分九州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区域划分,更是基于对天下地理的深刻理解,为未来的行政管理、资源调配、水利建设乃至文化交流,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次划分的九州,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有着清晰边界和明确特征的实体,它们构成了禹帝心中那个有序、和谐的人间秩序的骨架。这,便是禹帝在平定水患之后,为天下带来的又一项伟大创举。

经过深思熟虑和周密规划,大禹心中对九州的划分已然有了清晰的蓝图。他知道,要推行这项关乎天下格局的宏大计划,必须得到各部落首领的认可与支持。人心齐,泰山移,更何况是要构建一个全新的天下秩序?

大禹选定了涂山——这座见证了他与涂山氏部落结缘、也见证了他治水大军休整的重要之地,作为召开人族大会的地点。涂山,位于水患刚被平定的区域附近,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也便于刚刚从水患中恢复的各部落前来参与。

消息传开,各路诸侯、部落首领们纷纷响应。他们或乘舟,或策马,或结伴而行,带着自己部落的特产、珍禽异兽,以及对这位治水英雄的敬仰与期待,汇聚到了涂山脚下。

一时间,原本寂静的山谷变得热闹非凡,人声鼎沸,旌旗招展,各色服饰汇聚一堂,展现着人族文化的多元与活力。

大会之日,涂山之巅,禹帝身着简朴而威严的麻布长袍,立于高台之上。

台下,是来自四面八方的部落首领,他们目光灼灼,注视着这位即将决定他们未来的共主。

大禹首先回顾了十余年治水的艰辛与不易,再次强调了水患平定对于人族生存繁衍的重大意义。随后,他话锋一转,开始阐述他深思熟虑后的九州划分方案。

他指着身后的图卷,详细地描述了每一州的地理特点、物产资源、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他解释了为何要如此划分,如何根据各州的特点进行因地制宜的治理,如何加强各州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共同抵御未来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共同发展生产,共享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