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将士们归心似箭,一路疾行,无人抱怨。途中经过州县,百姓们听闻是平定北海叛乱的商军凯旋,纷纷走出家门,手持鲜花与粮食,站在道路两旁迎接。
有的百姓甚至自发地为大军引路,送水送粮,场面十分热闹。闻仲见状,心中颇为感动,他深知,这是百姓对大商军队的认可,也是对自己的信任。
这日,大军终于抵达朝歌城外三十里处的十里坡。远远望去,朝歌方向旌旗招展,无数人影晃动,显然是朝廷派来迎接的队伍。闻仲勒住马缰绳,示意大军停下,而后翻身下马,整理了一下战甲,准备迎接朝廷官员。
不多时,一支队伍从朝歌方向走来。为首两人,一人身着紫色官袍,面容儒雅,正是当朝亚相比干;另一人身着红色官袍,须发皆白,精神矍铄,乃是上大夫商容。两人身后,跟着数百名朝中文武官员,个个身着朝服,神色恭敬。
“哈哈哈!太师辛苦!”比干快步走上前,一把拉住闻仲的手,脸上满是喜悦,“太师平定北海叛乱,为大商除去心腹大患,实乃我大商之幸!”
商容也上前拱手,语气恳切:“太师数月征战,辛苦了!陛下得知太师凯旋,特意命我与比干大人率领文武百官,出城三十里迎接,以表陛下对太师与大军的嘉奖之意。”
闻仲连忙拱手还礼,语气谦逊:“不敢当!平叛乃是臣的职责,多亏陛下信任、百官支持,还有青乾圣人与蓬丘弟子相助,才得以顺利平定叛乱。臣只是尽了分内之事,不敢居功。”
比干笑着摇头:“太师太过谦逊了。袁福通叛乱数年,朝廷多次派兵征讨,皆未能平定,唯有太师出马,才一举将其生擒,这份功绩,无人能及。”
说着,比干目光转向被押解的袁福通,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此等叛贼,竟敢背叛大商,残害百姓,今日被太师生擒,真是大快人心!陛下已下令,待太师回朝后,将在鹿台之上举行献俘大典,以警示天下。”
闻仲点头:“如此甚好!让天下人看看背叛大商的下场,也好震慑宵小之辈。”
随后,比干与商容簇拥着闻仲,率领文武百官与商军队伍,朝着朝歌城走去。队伍缓缓前行,沿途百姓早已挤满了街道,欢呼声、喝彩声不绝于耳。不少百姓还自发地燃放鞭炮,洒下花瓣,迎接凯旋的大军。
闻仲骑在墨麒麟上,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百感交集。他想起数月来的浴血奋战,想起青乾圣人的鼎力相助,想起将士们的英勇无畏,想起百姓们的殷切期盼,只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他暗暗发誓,日后定要更加尽心尽力地辅佐帝辛,守护大商的江山社稷,让百姓们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不多时,队伍便抵达朝歌城下。城门大开,帝辛身着龙袍,站在城门楼上,目光灼灼地看着下方的队伍。闻仲见状,连忙翻身下马,率领众将朝着城门楼跪下:“臣闻仲,率领平叛大军,凯旋回朝!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哈哈哈!太师免礼!”帝辛的声音从城门楼上传来,带着难以掩饰的喜悦,“太师辛苦了!快随朕入宫,朕已在鹿台备下庆功宴,为太师与大军接风洗尘!”
闻仲起身,与比干、商容等人一同跟随帝辛入宫。阳光洒在朝歌城的宫墙上,金色的琉璃瓦熠熠生辉,仿佛在见证这一荣耀的时刻。
北海平叛之战的落幕,不仅稳固了大商的北疆,也让大商的国力愈发强盛,只是闻仲心中清楚。
这并非结束,日后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大商,等待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