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们更明白,师尊的布局绝不会就此失败。
此刻,正是考验他们这些弟子,如何将“天意”转化为“人心”的关键时刻。
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阳谋”在西岐朝堂之上,悄然展开。
一日早朝,大殿之上,文武百官议事。散宜生、南宫适、辛甲等开国元老,面色凝重地奏道:“启禀主公,近日岐山凤鸣,声势渐弱,臣等夜观天象,见西方主星光芒暗淡,恐非吉兆。反观朝歌,却有祥瑞屡现,凤鸣九天,此乃天意示警,我西岐若再不顺应天命,恐将错失良机,天下人心亦将动摇!”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许多官员都感受到了凤鸣的变化,心中本就惴惴不安,此刻被散宜生点破,更是议论纷纷。
就在此时,一直静坐一旁的云中子仙师缓缓起身,他仙风道骨,声音洪亮:“诸位大人稍安。凤鸣西岐,乃是天命所归,此乃不争之事实。然则,天道玄妙,非我等凡人所能尽窥。凤鸣暂弱,非是天命转移,而是上天在考验主公的诚心与决心啊!主公以仁德治世,万民归心,此乃‘德’;然欲成天下共主,还需‘位’与‘势’。名不正则言不顺,主公如今仍为西伯侯,位卑言轻,如何号令天下诸侯,共伐无道?”
赤精子也紧接着站出,附和道:“云中子道友所言极是!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如今朝歌妖氛虽被祥瑞所掩,但纣王残暴本性未改,妲己祸乱朝纲依旧,此乃‘表里不一’,是虚假的繁荣。
我西岐才是真正的王道乐土。主公若能顺天应人,正式立周称王,则名正言顺,届时再拜帅东征,必能一呼百应,天下景从!”
这些得道仙师的话语,充满了玄妙的道理和不容置疑的权威,让在场的凡人官员们深信不疑。他们纷纷跪倒在地,齐声高呼:“请主公顺应天命,立周称王!请主公顺应天命,立周称王!”
小主,
声浪如潮,震得大殿嗡嗡作响。西伯侯姬昌端坐于王位之上,面色复杂。
他一生以仁德为本,恪守臣节,从未有过代商自立的想法。他深知“凤鸣岐山”的祥瑞,也为此感到振奋,但让他直接称王,与商室分庭抗礼,这无疑是一条充满荆棘与风险的道路。
他看着下方群情激奋的百官,看着那些仙师们充满期盼的眼神,心中天人交战。
他抬头望向殿外,天空阴沉,岐山方向再无清越的凤鸣,只有一片死寂。
他知道,西岐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做出选择的十字路口。
继续等待,可能错失良机,甚至会被朝歌的“虚假繁荣”所反噬;而顺应“天意”,称王立国,则意味着将彻底与商室决裂,开启一场无人能预料结局的战争。
最终,姬昌的目光落在了姜子牙身上。这位白发苍苍的丞相,是他最信任的臂膀,也是元始天尊派来的关键人物。姜子牙似乎感受到了他的目光,微微颔首,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鼓励。
姬昌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声叹息中,有无奈,有决绝,更有对未来的担当。
他缓缓站起身,声音响彻大殿:“诸位爱卿,诸位仙长,既然天意如此,民心所向,孤若再推辞,便是逆天而行,有负万民!好!孤,便顺应天命,立周称王!”
姬昌称王:周天子。
这一消息,如同一道惊雷,再次传遍天下。虽然西岐的凤鸣已经衰微,但“周王”这个名号本身,就带有巨大的号召力。
天下诸侯,对商纣王早已离心离德,如今见西伯侯终于称王,纷纷看到了新的希望,许多暗中与西岐交好的诸侯,开始秘密派遣使者,前往西岐,表示愿意归附。
称王之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确立伐商的最高军事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