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那时,他便可集中全部兵力南下,我等将腹背受敌,如何抵挡?
依我之见,不如主动与大元联手,共同对抗朱元璋,这样方能保全吴地。”
“联手大元?李将军忘了我们是如何起兵的吗?”
御史大夫周仁缓步走入,他身着黑色官袍,面容清瘦,眼神锐利,
“当年我们不堪大元苛政,揭竿而起,多少弟兄战死沙场,才换来如今的基业。
如今却要向大元屈膝求和,如何对得起死去的弟兄,如何面对天下百姓?”
周仁的话掷地有声,殿内一时陷入沉默。
他是张士诚麾下的老臣,早年便跟随张士诚起兵,威望甚高。
张士德沉吟片刻,说道:“周大夫所言极是,与大元联手,确实有损声誉。
但我们也不能贸然与朱元璋开战,不如派遣使者前往朱元璋军中,与其议和,约定互不侵犯,划江而治。
这样既能保全吴地的富庶,又能避免战火纷飞。”
“议和?朱元璋狼子野心,岂会满足于划江而治?”
吕珍嗤笑一声,“他若答应议和,不过是缓兵之计,等他巩固了统治,必然会撕毁盟约,南下攻伐。
到那时,我们毫无防备,必败无疑!”
“那依吕将军之见,我等该如何是好?”张士德反问,
“难道真要倾全国之力,与朱元璋决一死战?
如今我吴地虽富庶,但兵力远不及朱元璋,若开战,胜负难料,
一旦战败,我们多年的心血将付诸东流,百姓也将流离失所。”
“我等身为武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当为国捐躯,在所不辞!”
李伯升高声说道,“更何况,朱元璋虽势大,但我军占据江浙富庶之地,粮草充足,城防坚固,未必不能一战!
只要大王下定决心,我等必将奋勇杀敌,保卫吴地!”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殿内的气氛越来越热烈。
有人主张主动迎战,趁朱元璋立足未稳,先发制人;
有人主张固守待变,坐观朱元璋与大元厮杀;
有人主张与朱元璋议和,划江而治;
还有人主张与大元联手,共同抗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张士诚一直沉默着,手中依旧把玩着那颗鸽血红宝石,脸上看不出丝毫表情。
他听着麾下文臣武将的争论,心里却有着自己的盘算。
早年起兵,他确实是为了反抗大元的苛政,为了让自己和百姓能有一条活路。
但随着势力的壮大,占据了江浙这片富庶之地,他渐渐沉溺于眼前的安逸生活。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