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景琰被噎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恼怒,强词夺理道:“本王乃是代父皇前来迎候,体恤你北椋之功,莫非北椋王觉得,本王不配迎你吗?”他刻意提高了音量,让周围的百姓都能听见。
人群中,立刻有一些被安排好的人开始起哄:
“北椋王好大的架子!”
“三皇子殿下亲自来迎,竟敢如此无礼!”
“果然是边陲蛮荒之地来的,不懂礼数!”
舆论瞬间被引导向对凌寒不利的一面。
凌寒眼神微冷,正欲开口。
突然,一个清朗沉稳的声音自城门方向传来:
“三弟,此言差矣。”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名身着淡青色蟒袍、气质温润如玉、年约二十七八的青年,在几名随从的陪伴下,缓步走来。他面容与萧景琰有几分相似,却少了几分阴鸷,多了几分宽和与沉稳。
“太子殿下!”周围侍卫和部分百姓纷纷躬身行礼。
来人正是帝国太子,萧景禹!
萧景琰见到太子,脸色微变,闪过一丝嫉恨,却不得不下马,勉强行礼:“见过皇兄。”
太子萧景禹温和地摆了摆手,目光转向凌寒,脸上露出诚挚的笑容:“这位便是北椋王吧?果然英雄出少年。三弟年轻气盛,言语若有冲撞之处,还望北椋王海涵。本王奉父皇之命,特来迎候北椋王入京。”
他姿态放得很低,言语得体,瞬间将萧景琰营造的紧张气氛化解于无形。
凌寒目光微动,这位太子殿下,倒是与三皇子截然不同。他翻身下马,对着太子萧景禹抱拳一礼:“凌寒见过太子殿下。殿下亲迎,愧不敢当。”
他这一下马,并非屈服于萧景琰的逼迫,而是对太子礼贤下士的回应,姿态从容,不卑不亢。
太子萧景禹见状,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上前亲手扶住凌寒:“北椋王镇守北疆,劳苦功高,当得如此。请随本王入城,父皇已在宫中设下便宴,为王爷接风洗尘。”
一场风波及韩束预设的捧杀陷阱,在太子萧景禹的突然出现下,悄然化解。
凌寒在太子的陪同下,向着那扇象征着帝国权力核心的承天门走去。他看了一眼身旁温文尔雅的太子,又瞥了一眼身后脸色铁青的三皇子,心中明了,这帝都的水,比他想象的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