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面圣

帝辛见陈承安不开口,便继续说道:“朕自幼长在深宫,身边除了宦官便是一些臣子,虽是饱读诗书,但人间具体的样子,陈爱卿有何话直说便是,今日朕是听了太师之言才特意请陈爱卿入宫一叙的。”

陈承安实际上是在思考,他虽在炼丹制药这方面有所建树,但在治国之道上,也是停留在意识形态当中,也没有真正做过官。

那日与太师闲聊,也是两个人挑起了话头,陈承安在华夏这么多年,耳濡目染之下,对于历史和民生有了见解,说白了就是曾经站在巨人肩上,眼界高了那么一点点,所以说了一番话,让太师深以为然,才觉得她是个惊世之才。

这一刻帝辛这位活生生的皇帝真正问起来,他反倒不好直接回答了。

他曾经生活在白云城,那时西域的一座边城,是燕北归联合着白云城的几大家族一点点打造出来,有点因地制宜的意味,而且燕北归是第一代被册封的异姓王,对于朝堂还是很有归属感的那种,所以朝廷要求出兵,他才举全城之力弄了五千兵马出来,还都是杂牌军。

再看后来在北海之滨会师之后,各大主城派出来的兵丁,老弱病残缺胳膊少腿的乌合之众占了大部分,虽然基数庞大,但都有凑数之嫌,一个真正的内陆繁荣之城出兵五万人,真正合格的不到壹万伍仟。

这也是后来班师回朝,真正能留下来有点战斗力的才二十万左右,在陈承安与顾太师精简之下,最后只留下了十五万精兵。而如今如何养活这十五万大军也是个麻烦事,根据顾太师所言,眼前这位皇帝陛下穷的快当裤衩了。

不过想归想,该有的礼节不能飞,陈承安抬头,正色道:“陛下,臣是乡野之人,不谙朝堂之事,大约四年前,臣还是一个痴傻之人,有幸遇到恩师,得恩师点化方能开悟,又有恩师赐下神功,于睡梦中悟道,对于民生倒是有些了解,丹师治国一道,臣随口胡言,陛下莫怪。”

“陛下,臣深知治国之道,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今大周之困,根在藩王割据,枝在门阀盘踞,叶在民生凋敝。欲解此困,需从根、枝、叶三处入手。但这也只是粗浅的方略,真正要实施,还需因地制宜。”

帝辛微微前倾身子,眼神中透出一丝热:“好一个因地制宜,愿闻其详。”

陈承安直视帝辛,实际上此乃大不敬之举,但此刻陈承安眼眸清澈,看着眼前这位眼神同样清澈,而且是热切中略带一点威严的帝辛陛下,开口说道:“陛下,如今我大周将士们班师回朝,臣与太师商议,将这征北军保全了下来,其中臣所带领的龙骧军一万人保留番号,另外抽调四万人冲入京畿八大营当中,另外的十万人打算另起一个番号,成立新军,这些将作为皇家的常规武装力量,这些将是陛下巩固皇权的保障,这些向来太师定然是与陛下汇报过了的。”

之前与太师通过气,所以陈承安算是旧事重提,这一切并没有拿到台面之上,因此所有人对此都是闭口不言,帝辛闻言一愣,便明白过来,陈承安的意图。

只听陈承安继续开口说道:“陛下,王朝凭空多出十五万大军,这粮饷以及之前北边平叛的抚恤,这些可都需要钱财啊。”

帝辛闻言,一脸苦笑地说道:“朕那日大朝会,已经将这件事安排给太师督办了。”

陈承安适时提及了养兵所需的巨额钱粮。

帝辛闻言,脸上的热切瞬间垮了下来,像个为家用发愁的寻常家主。他往后一靠,无奈地摊了摊手,苦笑道:“爱卿啊,你这话可戳到朕的痛处了。不瞒你说,朕的内帑,现在跑老鼠都得含着眼泪——里头太空,老鼠都饿哭了。户部那边更是天天跟朕哭穷,朕现在晚上做梦,都梦见自己变成散财童子了。”

他揉了揉眉心,带着点不好意思,又有点摆烂的意味说:“这事儿,朕实在是没辙了,已经全权甩给太师去头疼了。太师要是有办法从石头里榨出油来,朕……朕给他立生祠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