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铁血踏碎长安月,新军威震未央天

(192年11月初)朔风凛冽,却吹不散羽林校场上那冲霄的锐气。历时月余的魔鬼操演,已将这一千三百名羽林郎锤炼得脱胎换骨。

齐步走的训练,在经历了最初顺拐天团带来的鸡飞狗跳后,渐入佳境。十日过去,当“齐步——走”的口令再次响彻校场,回应的是如林而动的步伐,手臂摆动划一,脚步声沉闷而整齐,仿佛一个巨人的心跳,撼动着脚下的土地。再到那要求更为严苛的“正步走”,抬腿、绷脚、砸地,每一个动作分解又复合,十五日的汗水挥洒,最终凝结为行进间那股劈开空气的锐利与力量。腿踢如枪,步落如锤,每一次足跟砸地发出的“啪”的一声脆响,连成一片,竟似惊雷滚动,震得旁观者心旌摇曳。

皇甫嵩伫立点将台旁,花白的须眉在寒风中微动,那双看惯沙场生死的老眼,此刻精光四射,一瞬不瞬地盯着场中操演的军阵。他心中巨浪翻涌,难以平静。作为与高顺深入探讨过练兵之道的老将,他深知陷阵营的强大在于经年累月的血腥淘汰与严苛到极致的令行禁止,每一个都是百里挑一的杀戮机器。而眼前这支羽林新军,单论个人武艺和经验,仍不及陷阵营那些百战老卒,但那股内蕴的、几乎要破体而出的战斗意志,却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

陛下仅仅用一月!无需经历无数败仗的筛选,仅凭那匪夷所思的队列操练和那直击肺腑的“思想课”,便将一群优秀士兵的魂,重新锻造成了一把渴望燃烧、渴望守护的利刃!陛下曾说“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皇甫嵩此刻才真切地触摸到这句话的分量。一如他自己,为了心中“大汉”的信念,可以百死无悔。如今,这群士兵心中被陛下种下的“为家而战、为己而战”的信念,其炽烈程度,恐怕犹在陷阵营那纯粹的军人荣誉感之上!这是一支知道为何而战,并且极度渴望胜利的军队!

最后的几日训练,愈发顺畅。那三个曾经的“顺拐之王”虽动作仍略显刻板,却再无错漏,眼神中的专注与坚定,甚至超越了许多老卒。

而在这一个月里,少府工匠坊亦是炉火不熄,日夜赶工。根据陛下亲自绘制的图样(源自后世游戏中的炫酷造型,兼顾了汉代实战需求与视觉冲击力),十三套专属将甲与神兵悄然成型。

吕布的方天画戟,长刃冷冽,月牙森寒,戟杆缠绕暗金龙纹,与他那套吞兽玄甲相配,傲气冲天。

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长柄厚重,刀锋如一道冷月,青龙盘绕其上,鳞甲宛然,配上绿袍金甲,威仪自生。

张飞的丈八蛇矛,矛刃扭曲如蛇信,乌黑的矛杆蕴藏着爆炸性的力量,与他那套黑沉铁甲相得益彰,煞气逼人。

赵云的龙胆亮银枪,通体亮白,枪缨如雪,枪尖一点寒芒似星,配以银甲白袍,飘逸中尽显锋锐。

马超的虎头湛金枪,徐荣的厚背长刀,黄忠的凤嘴刀,于禁的巨斧,乐进的双戟,……每一件都既保留了汉代兵器的实用根基,又极尽工艺之能事,赋予了强烈的个人色彩与视觉震撼。

那一千三百羽林郎的装备亦全部换新。制式的玄色铁甲,红色的战袍,肩甲吞头,护心镜闪亮,长枪如林,枪尖雪亮,佩剑统一悬挂于左腰。整齐划一、寒光耀目的阵势,已堪称大汉版的皇家仪仗队,肃杀华美,令人望之屏息。

这是天子准备进行一次小规模的阅兵,他要震慑一下司隶的这些世家们,还有天天絮絮叨叨的文臣,阅兵前的最后五天,整个羽林校场彻底封闭。训练的焦点集中在了持枪行进上。齐步走时,长枪紧贴身侧,纹丝不动;正步走时,随着“向右——看”的口令,整个队列头齐刷刷转向阅台,同时长枪猛地由垂直变为前倾,雪亮的枪尖瞬间构成一片死亡的森林,踏步声、甲叶撞击声、枪杆移动的破风声融为一体,气势磅礴,锐不可当!

就连皇甫嵩这等见惯大阵仗的老将,在一次完整预演时,也被那千余人如一人、动作整齐划一到令人窒息的气势逼得下意识后退了半步,胸腔中被那股无形的力量撞得发闷,只能喃喃道:“如此军威……如此军威……”

最终演练方案定下:皇甫嵩老将军作为军方象征,持节钺,乘战车,行于最前。其后是天子钦使,高擎代表皇室的玄色龙旗与“汉”字大纛。再之后,便是吕布、徐荣、赵云、关羽、曹操、张飞、黄忠、马超等十三位将领,各自引领本队百人方阵,麾下健儿高擎代表各将的营旗(如“吕”、“关”、“张”、“赵”等大字旗),依次通过阅台。

这一个月,对杨彪和王允而言,亦是煎熬。杨彪劝了几次,见天子心意已决,便也认命,转而埋头处理那堆积如山的政务。而王允,则完美诠释了何谓“倔强的老臣”。他几乎每日必至校场外求见,或高声劝谏“陛下勿要玩物丧志,国事为重”,或苦口婆心“练兵乃将校之责,天子当垂拱而治”,即便被羽林卫客气而坚定地拦在外面,依旧锲而不舍,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也成为校场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终于,考核之日,也是大阅之期,随着冬日第一缕苍白的阳光,降临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