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翻案

张家村被带走了一批壮丁,整个村子都显得清冷了许多。

原本热闹的打谷场上,如今只剩寥寥几个老人,坐在那儿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声音有气无力。

地里的庄稼也无人打理,杂草丛生。

那些被征走壮丁的家庭,妇女们既要照顾老小,又要操心地里的活计,日子过得极为艰难。

这几个月,宋芫在张家村和庄子来回住,更多的时候是在庄子那边。

宋晚舟和丫丫姐妹俩也一直住在庄子里,有徐悦陪着玩耍,倒也没念叨着回村里找她小姐妹们。

而徐安自宋争渡上私塾后,便跟在宋芫身边,平时帮忙跑个腿或是做些力所能及的杂事。

徐安人也机灵,学东西很快,宋芫交代的事情总是能办得妥妥帖帖。

宋芫用得顺手,都不舍得把徐安还给宋争渡了。

不过宋争渡还要在私塾读书,徐安也没法跟着过去伺候,估计还要在宋芫身边待上许久。

而此时,周将军的事迹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有说书人添油加醋,将周将军的故事讲得跌宕起伏。

街头巷尾,茶肆酒楼,人们谈论的话题都离不开这位前朝的传奇将领。

百姓们纷纷义愤填膺,不少人联名上书,恳请朝廷为周将军洗刷冤屈,还他一个清白。

这份请愿书如如雪片般从各地飞至京城,短短数日便堆满了礼部尚书的案头。

礼部尚书看着堆积如山的信件,眉头拧成了个“川”字,深知此事棘手,一刻也不敢耽搁,赶忙呈递给了康瑞帝。

康瑞帝看着这密密麻麻的人名,龙颜震怒,狠狠将奏折甩在地上。

“彻查,给朕彻查到底!朕倒要看看,是哪个乱臣贼子在背后兴风作浪!”

御前太监吓得浑身发抖,赶紧小跑着传旨下去。

不出半日,京城内外风声鹤唳,各级官员诚惶诚恐,生怕稍有差池便被卷入这场风波。

京城之内,官兵们四处出动,们挨家挨户地盘查,但凡搜出与周将军事迹相关的书籍、字画,甚至是只言片语记录此事的纸张,都会将屋主带走。

一时间,哭声、求饶声在城中此起彼伏。

在朝廷大肆搜捕的高压态势下,名满天下的孟青生怀揣着当年周将军被冤时的关键圣旨,大步迈入大理寺。

大理寺卿看到孟青生,先是一怔,旋即拱手道:“孟先生,您这是……”

孟青生神色肃穆,将圣旨双手奉上,沉声道:“此乃周将军蒙冤的铁证,如今民间为其鸣冤之声鼎沸,还望大人能将它呈递给圣上,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莫让忠良含冤九泉。”

大理寺卿颤抖着双手展开圣旨,看完后脸色煞白。

这道圣旨一旦公之于众,必将在朝堂掀起惊涛骇浪。

但他也清楚,若隐瞒不报,自己将背负千古骂名。

权衡再三,大理寺卿决定将圣旨呈递给康瑞帝。

康瑞帝看到这道圣旨,脸色阴沉得可怕,大殿内的气氛瞬间凝固到了极点。

“这是何人指使你呈上来的?”

大理寺卿吓得浑身发抖,连忙回道:“启禀陛下,此乃孟青生孟大儒呈于微臣,他一心只为周凌岳洗刷冤屈,微臣不敢隐瞒,特来呈交陛下。”

“好啊,好一个周凌岳!好一个孟青生!”康瑞帝怒极反笑,“朕倒要看看,这背后究竟是谁在操纵这一切!”

大臣们顿时噤若寒蝉,大殿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每个人都低垂着头,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成为康瑞帝迁怒的对象。

康瑞帝猛地一拍龙椅扶手,震得整个大殿嗡嗡作响:“都哑巴了?平日里一个个巧舌如簧,现在怎么没人说话?”

李相这时出列,拱手道:“陛下息怒,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周凌岳之事已过去多年,如今这道圣旨突然出现,其中或有隐情,当务之急是查明真相,以免被奸人利用,扰了朝纲。”

当然如果康瑞帝想的话,即便是真圣旨也能说成是假的。毕竟天子的权威不容挑战,一切皆在他的一念之间。

康瑞帝的意思也是先将此事压下,暗中调查,查清楚究竟是何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是否存在着不可告人的阴谋。

加上如今胡人来势汹汹,北疆几乎彻底沦陷,若不是镇原城有秦术苦苦支撑,只怕胡人早已长驱直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