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6章 金线连四海,初心照征程

“爸爸!”屏幕里,李阳举着一张画,兴奋地晃了晃,“你看我画的‘金线飞船’!老师说,我们捐的图书能让山里的小朋友看到外面的世界,就像飞船一样带他们飞!”

旁边的李悦凑过来,小奶音软软的:“爸爸,我把我的小熊也捐给小朋友了,老师说这样他们晚上睡觉就不害怕了。”

苏瑶坐在孩子们身边,笑着对李渊说:“今天学校组织‘金线小使者’活动,孩子们都把自己的玩具和书捐出去了,还说以后要跟山区的小朋友写信。”

李渊看着屏幕里的三张笑脸,心里像被温水浸过:“好,等爸爸回来,带你们去看看那些小朋友,好不好?”

挂了电话,李渊重新拿起欧洲区的合作案,指尖划过文件里“绿色能源”的条款,忽然想起当年离开部队时的场景——那时他握着战友的手说,以后不管做什么,都要像在部队里一样,守着“责任”两个字。如今看来,他没辜负当初的承诺。

第二天一早,李渊和苏瑶带着团队抵达迪拜。谈判桌上,当地企业代表阿卜杜勒抱着胳膊,语气强硬:“李总,我们尊重鼎盛的技术,但光伏电站是我们国家的项目,必须优先支持本土企业。如果鼎盛不肯让步,那我们只能选择其他合作伙伴。”

李渊没有急着反驳,而是拿出一份数据报告推到阿卜杜勒面前:“阿卜杜勒先生,您看这组数据——去年贵国从国外进口光伏设备,成本比国际均价高15%,而且维修周期长达三个月。如果我们帮你们建生产线,不仅能让设备成本降低20%,还能培养一批本土技术人员,以后设备出了问题,你们自己就能解决,不用再等国外的工程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瑶补充道:“另外,我们计划在光伏电站周边建三座社区医院,配备从中国引进的医疗设备,免费为当地居民提供基础医疗服务。这不仅是能源项目,更是民生项目,需要我们双方一起努力,才能真正让老百姓受益。”

阿卜杜勒拿起报告,翻了几页,眼神渐渐柔和下来。他抬头看向李渊,语气缓和了许多:“李总,苏总,你们的诚意我看到了。但我需要时间跟其他企业沟通,毕竟他们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

“没问题。”李渊站起身,伸出手,“我们可以等,也愿意跟各位企业代表面对面沟通。鼎盛的‘金线计划’,从来不是独赢,而是共赢。我们希望的,是和贵国一起,把光伏产业做成可持续发展的事业,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绿色能源带来的便利。”

接下来的三天,李渊和苏瑶带着团队,逐一拜访当地的本土企业。面对质疑,他们不卑不亢,用详实的数据分析、可行的合作方案,一点点打消对方的顾虑。有一家小型设备厂的老板哈桑,一开始坚决反对,说鼎盛的进入会让他的工厂倒闭。李渊得知后,亲自去他的工厂考察,发现工厂设备老旧,生产效率低下,便提出帮他升级设备,还承诺让他的工厂成为鼎盛的二级供应商,优先采购他的零部件。

“李总,您真的愿意帮我?”哈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