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李三郎的西巡(三)

只是,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敬公,我膝下诸子,公以为何人可以托福社稷啊。”

敬翔道:“此天子家事,外臣岂能置喙。”

“试言之。”

老朱不依不饶,敬翔却是紧咬牙关,不敢说话。

并非他不想说,是没法说。

靠谱的都死完了,活着的一个成器的都没有。咋说?

等了片刻,梁帝看敬翔死活不开牙,开始自己挑兵挑将,道:“有文?”

朱友文实是天子的养子,如今在东都看场子。敬翔想一想,这厮人如其名,比较文,理政的经验也有。若是太平时节,做个守成之君或许能成。就算不能大治,至少不会大乱。

问题现在是乱世啊!

下面全是骄兵悍将,得有霹雳手段呐。

遂不语。

梁帝又道:“有珪?”

敬翔都想翻白眼了。

这厮的娘是个营妓出身,身世就不好,自己性格又比较乖张。

作为控鹤军指挥使,这厮从来就是个独行侠,不但与同僚关系不睦,跟兄弟们更是视同水火。

这还不如朱友文呢。

又不语。

“有贞?”

朱有贞是故张皇后所出,在世诸子中,算是老朱的嫡长。

要说身份么很合适,但是比较年轻。而且,敬翔也没看出来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当然,若是立他,倒是内部比较容易接受。

不过么,这么个奶毛都不干净的小子,能否镇得住骄兵悍将就很难说。

可是,矬子里头拔将军,这个可能还凑合?

梁帝看老伙计虽然一言不发,但是表情各有不同。

说朱友文和朱有贞都比较平和,唯独在说朱有珪时皱了一下眉头。其实这个判断与自己的想法差不多,也就是朱友文、朱有贞两个中间挑一个了。

但是,在梁帝眼里,这俩哪个都不满意啊。

朱友文性子太弱,固然理政有些经验,年纪也长些,问题现在是乱世,又是开国,很容易被骄兵悍将欺负。

朱有贞太年轻,说是在东都任马步都指挥使,其实在军中有个屁的威望,战场一次没上过,除了出身,样样还不如朱友文。

这种没得选又必须选的窘况,最让梁帝憋闷难当。

想了想,梁帝道:“我欲传位博王,公可有以教我?”

博王,就是朱友文。

敬翔自知不能再装哑巴了。

皇位传承是国家大事,这大梁,既是天子的事业,也是他们这些从龙老臣的事业,尽管难,也得勉为其难。

看敬翔左右四顾,梁帝道:“只你我君臣说话,不传六耳,卿且言之。”

既然天子已经做了选择,敬翔便建议道:“若立博王,需诏其入京。

郢王则需去其兵权外放。

即日起,亦不可再由郢王掌宫禁。”

郢王,就是朱有珪。休看这厮平日少言寡语,在这等传位大事上,怎么小心都不为过。天知道这小子有什么心思呢。

“敬公果然知我啊。”梁帝道,“待这次轮戍,我会作安排。届时,你行文将有珪外调,去哪里我还要想想。待有文来朝,该怎么安顿,你帮我留意着。”

敬翔道:“喏。”

做了这些安排,梁帝却悲从中来,忽然感伤道:“我经营天下三十年,虽有小过,亦可谓爱民。不意河北余孽如此难制,累番讨之无果。吾观其志不小,奈何天不假年。

我死,诸儿豚犬之资,如何与敌?

只恐吾无葬之地矣!”

杜中官规规矩矩守在外面,不使人打搅天子说话。又恐招呼不急误事,将宫人卫士放远,自己却在门口侍立,随时注意殿中动静。

只见皇帝与敬翔交头接耳,虽不能闻其言,但是想来无非是战局与传位这两件事情。老杜边看边在心里琢磨,天子究竟会有何安排,自己又该何去何从。

这中官正抱着手胡想,忽闻天子高叫出声,紧接着就是敬翔慌乱站起,将天子扶住,大呼:“来人。”

杜中官一个激灵,忙招呼宫人上前。

杜公公牛高马大,三步并两步来在天子身侧,帮着敬翔将天子在榻上放好。

但见梁帝双目紧闭呼吸急促,骇得老杜两腿一软,高叫:“御医,御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