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预演过的集体自戕

百越风云录 苏伯泥 2229 字 19天前

让申式南意外的是,软轿中人竟然是杨克定,两名轿夫没有抓到。

临时布置的一个房间作审讯房,面对刑部侍郎、大理寺左寺丞、顺天府尹和申式南周历等五人,以及负责记录的大理寺主簿,杨克定像跟老朋友谈天一样:“我是主谋,所有经过我都可以告诉你们。”说着双手抬起枷锁,平静地看向众人。

没戴脚镣,也不知道他怎么说服了抓捕他的军卒。

申式南朝门口喊道:“来人,给他打开。”

门口值守的是兵马司军卒,他二话不说就上去打开枷锁并拿走。

“有点意思。”杨克定目光在众人身上扫了一圈,仿佛他才是审讯者。

最后目光落在申式南身上,意味深长的笑了笑,道:“他们都有点怕我,就你不怕。你连品级都没有,居然也不问问其他几位大人的意见,就敢下令。”

这番挑拨离间的话,其他五人眼观鼻鼻观心,仿佛没听进去。

申式南摇摇头,淡淡一笑,道:“你说错了。各位大人不开口,是因为不对等,你不够资格,他们品级太高,正眼看你都掉份。我出面才是合适的。”

审讯很顺利。随着杨克定的交代,这一系列的案子逐渐真相大白。

宣德三年,交趾遭朝廷弃置,官吏军民撤回,很多交趾家庭以及与交趾有姻亲关系和生意关系的家庭,生活受到极大影响,为了互帮互助,一些人开始抱团取暖,组建了交趾会馆。

由于当时在京的官员,很多其实是没有能力购置田产房舍的,主要是靠租房过日子,当然也有一些人购置有家产。

官员到地方做官,也不是就一定可以或者有能力带上家人赴任,这个时候,往往就会把家人托付给同乡官员照料,房屋田舍等也会委托同乡打理,或租或卖啥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交趾会馆也不例外,而且发挥的作用更大,因为永乐朝、宣德朝每年都有很多交趾人被派带国子监读书,甚至被派往各地做官,很多匠户也被派到北京和南京等各个地方。

到了正统七年腊月底,交趾会馆来了一个新人,叫阮佛海,自称江西人,妻子是交趾人。在他的提议下,交趾会馆改名百越会馆。

阮佛海颇有些诗文才华,迅速结交了一批文人学子,并以百越诗会的名义经常聚会。

杨克定也正是在这个诗会上认识了阮佛海和董处机,因为阮佛海经常在诗会上讲述交趾人的境遇。

杨克定身为史官检讨,熟悉史料,史料上记载的那些交趾人的悲惨遭遇,他一遍又一遍地校对过。

因此他是“保交派”,反对弃置交趾,而董处机则每次都附和他俩,因此三人一见如故。

杨克定是翰林院庶吉士,典型的儒家门徒,他认为,就像人娶了一个女子,那这女子就是家庭中的一员,就不能对人家始乱终弃。朝廷也不能始乱终弃,对交趾不负责。

渐渐地,百越诗会发展成以三人为首的紧密团体,并吸纳了一批行动力量。

经过大半年的密谋,他们开始行动,首先拿首恶马骐开刀。之所以选择在腊月廿九动手,就是不想让他活过正月。

一不做二不休,又在今年元宵将马骐的手下斩杀示众。

在对付力主弃置交趾的内阁三杨时,三人意见发生分歧,阮佛海和董处机主张将三杨一一枭首示众。

但杨克定认为,三杨只是眼光狭隘,不配担任朝廷重臣,罪不至死。

为此还举例说,先秦时期的百越一带也被认为荒服之地,可昔日的浙江、福建、湖北、广东等地,如今都富得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