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使海外,他们本来就不想去,更何况,他们许多人都不会游泳。
一听说还可能晕船,他们更坚定了不参与的决心。
朱棣登基当皇帝后,第一次大规模派船队出使海外,出使的人选必须可靠。
大约两百多艘船,数万人的使团,作为统领这个庞大使团的正使,需要有领兵经验,能协调整个队伍。
此外,长达一年或者两年的海上旅途,生活十分艰苦,这需要出使的官员具有良好的体魄。
……
一样样条件列下来,满朝文武几乎没有几个能胜任的。
扫了一眼群臣,朱棣再次问道:“满朝文武,难道就选不出一个能出使西洋的大臣吗?”
一片嘈杂的朝堂,安静了下来。
出使西洋并不是一件美差,而是苦差。
文臣武将,谁都不愿去当这个冤大头。
朱棣最后只能看向郑海。
郑海站出队列,向朱棣行礼:“陛下,臣有一个人选。”
朝中众臣都盯着郑海,静静地等着他说出推荐的人选。
朱棣有些疑惑,打量了一下郑海:“辅国公,你说。”
“臣推荐臣的义兄,内官监郑和。”
朱棣微微惊讶,看向一旁的太监郑和。
郑和跪下,行礼道:“陛下,小的愿意出使西洋。”
朱棣没有立即回应,又扭头看向郑海,想从郑海脸上寻找答案。
郑海再次抱拳行礼,解释道:“陛下,臣的义兄,身体健硕,从小在水边长大,水性极好。而且,他跟陛下打过仗,懂兵识将,能率领官兵,还懂礼仪。他是出使西洋的最佳人选。”
朱棣沉默。
朝中的文武大臣却议论纷纷。
“辅国公,虽然郑和是你的义兄,但出使西洋,这是大事。他一个中官,如何能担当这等重任?”礼部尚书李至刚提出质疑。
让一名太监当下西洋的正使,礼部的官员觉得,这种安排很没有面子。
要知道,在太祖和建文帝两朝,太监的地位极低,根本不能参与朝政,更不可能成为出使外国的正使。
朱棣与朱元璋、朱允炆都不同,他对太监没有偏见,甚至认为太监更可靠。
在靖难战争中,燕王府中的太监们表现得很出色。
他们不仅能服侍朱棣的日常起居,还能跟着朱棣一起上战场杀敌。
太监王狗儿、郑和等太监曾多次帮助朱棣扭转战局,对朱棣的帮助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