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的文臣不像朱棣这样信任太监,相反,他们看不起太监。
他们对太监充满警惕,因为历史上有不少太监干政的事例。
小主,
“陛下,出使西洋是关乎大明声威,这人选可要慎重。”
礼部尚书李志刚再次表达自己的立场。
他没有明确提出反对,毕竟推荐郑和的人是辅国公郑海。
他知道,郑海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又是道衍和尚的徒弟。
李至刚不想因此得罪郑海,只是暗示朱棣这出使的人选,郑和不合适。
“陛下,臣也认为,这出使西洋的人选要慎重。”淇国公丘福站出来,附和李至刚的意见。
淇国公丘福对郑和并没有什么敌意。
不过,他与郑海不和,他就是不想让郑海达成目的。
丘福支持汉王朱高煦,而郑海与太子朱高炽走近。
这是丘福提出反对的一个重要原因。
“淇国公,既然你不同意我的建议,那请你推荐一个人选。”
郑海直接将矛头对准淇国公丘福:“要不这样,淇国公,你当出使西洋的正使。”
“哼!本国公是想出使来着,”丘福一脸不爽,却也不敢应下,“可本国公不会凫水,而且晕船。若不是这样,本国公定不推辞。”
“那请淇国公推荐一个人选。”郑海依旧针锋相对。
丘福瞪了郑海一眼,扭头对朱棣拱手道:“臣暂无人选,不过,陛下,这出使的人选请慎重啊!这关乎大明的脸面,要选可靠的人。”
朱棣点点头,又看了郑海一眼:“确实要慎重,此事再议。”
朝堂上,除了郑海推荐郑和为正使,其他官员并没有选出合适的人选。
众文武大臣都不愿当这个出力不讨好的使者。
最终,出使西洋的正使人选没有定下来。
……
寺庙中,道衍和尚看着自己的两位徒弟,目光灼灼。
“你们真的打算要下西洋?”
郑和回答道:“师父,徒儿从小就有个愿望,那就是像家父那样,出海远洋,到天方国去看一看。”
“师父,徒儿想帮三宝实现梦想,而且,这也是徒儿的梦想。”郑海在一旁帮腔。
道衍的一双病虎三角眼看向郑海:“那你为何不自荐为正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