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钱都值啊,你看看多体面……”老年人的看法就是不一样。
“有钱也不一定能请到呢,这还不是因为村子被匈奴人劫掠了,县里得到消息,说我们村子能从匈奴人胁迫中反杀逃回来,说我们村民英烈勇武,才帮着村长找到了儒生来主持丧礼的……要是寻常的老百姓死了,哪里有这样体面。儿女们哭一场,也就罢了!”
参加完葬礼,张诚找到老魁叔传了蒙恬将军的意思,就是说小村还是要重视一下防御,要训练农户子弟学会战阵刺击之术。
“我的想法,老魁叔,咱得给村子加一些围墙,夜里还要有人打更巡视,最好还是要有一个报警的烽火台。整一口钟,挂起来,一旦有敌袭就敲钟召集村民御敌……”张诚展开自己的想象,开始胡说八道,全不顾这个村子是多么小,哪有那些资源建设一个堡寨。
“应该的,应该的,蒙将军说的是!”老魁叔点着头说,也浑不顾这些设想是否现实。老魁叔也是被这次掳掠之旅给吓怕了,觉得怎么小心怎么准备都不过分。在他的心中,也是这样认为的:匈奴人能来一次,就能天天来。这次来的是个小部落,万一下次来一个大部落呢?这次人家意图在掳人做奴隶所有没有大肆杀伤,万一下次人家要的是地呢?这得亏是秦律严苛不准百姓随意迁徙,不然老魁叔都动了举村迁居到南方,到咸阳附近的念头了。
保命要紧,堆军事、堆防御是第一位的。你有枪你才有粮,你没枪,你就是粮食。
老魁叔召开全村大会,讨论怎么改善全村的防御。
七嘴八舌的村民的说法,和张诚说的大体一样:村子外面建立寨墙,村子中建一个高高的了望塔,每天晚上都要有人值夜。进村的路上设置拒马路障。寨墙上挖出射箭孔。了望塔下面挂一个钟,一旦有敌情,就敲钟报警。挖护城河,用吊桥进出村子!养狗,家家都养狗。每家存一篮子煤炭和一个炭盆,要是被掳走就带上炭盆一起走,给匈奴人推荐烧炭取暖……
话说的越来越离谱。你听听,这都什么混蛋话,烧炭杀敌的方法能用一次,还能用第二次?这一次都已经是侥幸了。
在最大共识的寨墙上,大家的看法也不一样,有人说要建一丈高的寨墙,有人说要两丈高,有人就说三丈高,渐渐就变成了十丈高……
张诚张口结舌。十丈高的寨墙,我们住在村子里那还能看到外面的敌情吗?
最后还是多年从军,具有基本军事素养的老魁叔拍板:寨墙就到胸口的位置就行,节省材料,能阻止骑兵冲进来就行,有寨墙掩蔽,寨子里面的后生用矛戈往外捅就能杀伤敌人而自己无伤。
即便是半人高的寨墙,也并不是轻易可以建造成功的。好在这个时代有取之不尽的森林树木。
张诚拿出家里埋藏的铜钱,到山下商行里购买锯子、铜钉和各种工具。匈奴人劫掠的时候显然也很慌张,并没有搜罗仔细,对于地下埋藏的财产根本没有触碰……或者也是因为游牧民族的思维定式,就不认为有人会把东西藏在泥土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