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通远镇龙凤初相会 说书场父女再受辱(三)

正德将司礼太监王岳、李荣、陈宽和范亨等人叫齐了,打算在内阁拟票出来前将问题定下来。

他得权衡方方面面的利害关系,不打算、也不可能按照廷议结果依样画葫芦打板。

他最先问的是国舅寿宁侯张鹤龄奏讨长芦残盐一事,好像他对这事最关心。

可他一点都不喜欢国舅爷。

盐赋占国家收入一半,是边费最重要的保证,盐政乱,天下不得安宁,朝臣一直坚持这种说法。

张鹤龄一见面就缠得他心烦,他也不敢轻易答应。只是他母后脸上不好看,也不好一下就拒绝。

潘干汇报,朝臣说到残盐众口一词,就是不肯给张鹤龄盐引。

正德脸一沉,自言自语似地说:

“残盐不就是风吹日晒、变质的旧盐吗,怎会变乱盐政?”

王岳恭身回答:

“回万岁爷,左班官担心国舅爷名义上要的是残盐,可到盐场要盐,盐局谁敢将残盐给他呢?”

“叫他们再议,想想有没有妥当的办法。”

其实正德早已打好主意,将张鹤龄得不到盐引的责任推在朝臣身上,所以一提这事他就完全倾向张鹤龄。

这么一来,不用他向太后解释,自有太后的密探向太后替他说话,这跟周瑜利用蒋干是一个道理。

廷议结果他是满意的,但还是叫内阁再议。

他知道文章要做足,让太后无话可说,否则太后恼起来不是好玩的。

至于皇庄,正德就不会听廷议的。皇庄名义上用于赡养两宫太后,其实大部分装进正德腰包。

潘干说:

“据户部尚书韩文称,孝宗爷时京师有皇庄一万二千余顷,薰戚和内臣的庄田多达三百余处,共三万三千余顷,还不包括万岁爷即位后新增加的七处皇庄。管庄中官校尉无恶不作。他建议革除皇庄,交付小民耕种,每亩征银三分供两宫用费。九卿也有说革除的,也有说以孝道治天下就不该革除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位阁老说什么了?”

“回万岁爷,三位阁老不置可否。”

“皇庄断不可革除,既然中官和校尉扰民,就将人数酌量减少。韩文也不是好东西,朕向户部要钱,老是跟朕扯皮。宫中开支不足一事,他们如何议的?”

“朝臣大都说宫中用度比先帝爷时多出好几倍,应裁减开支,说万岁爷滥赏。还说腾骧四卫伪冒吃空饷一万余个名额、内官私役军士,监局、仓库及四方镇守超编数倍,根据先帝爷遗诏清理出来后,却都没有除去名额……”

“吏部尚书马文升因此告老辞去的。”

“他们说这几样做好了,费用将大大缩减。御史嚷着要清查司钥库和内承运库,着籍备考,竟怀疑万岁爷的私房钱了。”

王岳说:

“内承运库正要奏明万岁爷,内库所贮诸色绽丝、纱罗、织金、闪金、蟒龙、飞鱼、麒麟、狮子通袖,并胸斗牛、飞仙、天鹿,俱天顺后间所织,钦赏已尽,乞令应天、苏杭诸府依式织造。”

他早不提这事,迟不提这事,这会儿说出来,正德一听便知绕着弯子谏他滥赏。

先前两个皇帝几十年间钦赏不尽的,他一年里花光了。

王岳虽说是司礼监掌印,是内官首辅,可正德登位以来不大理睬他的进谏。

“既是天顺年间织造的,也该织新的了。”

“回万岁爷,积年有功劳的才得赏赐,万岁爷至于一面之缘的也赏赐,织再多也难以为继呀。”

“此事以后再议。”

潘干跟王岳关系挺好,见正德脸色不善,怕王岳得罪他,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