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的晨雾带着山间特有的清冽,赵康踩着露水走进藏经阁的外间。负责看守的是个须发皆白的老道人,据说年轻时也是峨眉的好手,后来伤了经脉,便在此处守着典籍,平日里话不多,只对真正爱书的弟子才会多几分耐心。
“赵小子,今日又来借经?”老道人抬了抬眼皮,手里的拂尘轻轻一扫,落在案几上的灰尘便簌簌落下。
“是啊,李道长。”赵康笑着拱手,“想借本《道德经注解》看看。”
老道人瞥了他一眼:“你一个练剑的,看这个做什么?剑招还没练熟呢。”
“师父说,练武先修心,道家典籍能养气。”赵康这话半真半假。静玄师太确实提过修心的重要性,但他看道经,更多是为了琢磨其中与武学相关的秘语——这些东西往往藏在看似无关的文字里,非静心揣摩不能得。
老道人哼了一声,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泛黄的册子扔给他:“小心着点,这可是前明的刻本,弄坏了把你卖了都赔不起。”
“谢道长。”赵康小心翼翼地接过,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书页带着淡淡的霉味和墨香,上面的注解密密麻麻,是历代峨眉弟子留下的心得。赵康逐字逐句地看着,时而蹙眉,时而点头。他发现道家讲“无为而无不为”,竟与太极心法的“以柔克刚”隐隐相通;“道法自然”四字,更是让他想起在济州岛时,海风吹拂、潮汐起落的规律,那何尝不是一种“自然”?
“原来如此……”他指尖在“致虚极,守静笃”几个字上轻轻划过。上一世他求快、求强,从未体会过“虚”与“静”的境界,如今看来,那或许正是突破先天后,灵魂升华的关键。
正看得入神,一阵轻缓的脚步声传来。赵康抬头,见周芷若抱着几卷佛经从内间走出,她今日换了身浅灰色的道袍,衬得肌肤愈发莹白,看到赵康,微微一怔,随即颔首示意。
“周师妹。”赵康也礼貌地回应。
这半年来,他偶尔能在藏经阁或练武场见到周芷若。她进步极快,不仅剑法灵动,内功也隐隐有了小成,显然深得灭绝师太喜爱。只是她性子沉静,很少与人说话,外门弟子里,能得她一句回应的寥寥无几。
周芷若抱着佛经,走到不远处的书架前整理,动作轻柔,连书页翻动都几乎没有声音。赵康注意到她手里的佛经并非普通经文,而是《楞严经》的孤本,封皮都已磨损,显然是常看的。
“周师妹也看佛经?”赵康忍不住问了一句。他知道峨眉虽是道家山门,却融合了不少佛家传承,尤其是郭襄祖师曾与觉远大师渊源颇深,留下的典籍里佛道参半。
周芷若回过头,眼神清澈:“师父说,佛家的‘戒定慧’,能助人心静。”她顿了顿,补充道,“赵师兄看《道德经》,也是为了静心吗?”
“算是吧。”赵康笑了笑,“不过我更想从里面找找练剑的道理。”
周芷若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似乎没想到他会这么说。她想了想,道:“《楞严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或许对师兄也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