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内修典章

科举改革引来的争议比律法更大,不少老儒骂他“离经叛道”,但赵康不为所动。他从纳虚葫的灵田里取来新培育的稻种,让新科进士们亲自去田间耕种,看着亩产六石的“御田稻”,那些质疑的声音渐渐小了下去。

这年秋天,纳虚葫的空间再次发生变化。或许是《华律》颁行、科举改革带来的气运加持,空间里竟出现了一座小小的宫殿,灵液湖中央长出一朵金色的莲花,花瓣上隐约能看到天下府县的缩影——这意味着,赵康能通过莲花,实时掌握各地的收成、灾情与民心。

“陛下,这简直是神物啊!”法卫统领看着莲花上闪烁的光点,惊叹道,“陕西的沙棘成活率、黄河堤坝的稳固度、西域商队的数量,上面都看得一清二楚!”

赵康抚摸着莲花花瓣,感受着其中流淌的气运。这不再是单纯的储物或产灵液的工具,而是与整个王朝紧密相连的“国运之葫”。他能从中看到,江南的粮仓堆满了粮食,西北的驰道上车水马龙,西域的部落开始学习汉字,连海外的吕宋都有了华朝的学堂。

“或许,这才是纳虚葫真正的用处。”赵康喃喃道,“不是助我个人称霸,而是助这片土地走向强盛。”

他命人将莲花上显示的各地数据整理成册,作为施政的参考。哪里收成不好,就调粮救济;哪里堤坝不稳,就增派工匠;哪里民心浮动,就派官巡查。整个王朝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在他的掌控下平稳运转。

波斯的使者再次来访,带来了萨珊王朝的臣服国书。他参观了南京的工坊、农田与学堂,看到华朝的富庶与有序,回去后在国书中写道:“东方之华,如日中天,律法严明,百姓安乐,实乃天朝上国。”

赵康站在紫宸殿的丹陛上,听着使者的赞美,心中却无多少波澜。他知道,这只是开始。西域的通商需要维护,黄河的堤坝需要加固,新律的推行需要监督,科举的改革需要深化……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但他有足够的耐心。因为他能看到,纳虚葫的莲花上,代表“民心”的光点越来越亮,代表“灾厄”的黑点越来越少。这片被他搅动得天翻地覆的倚天屠龙世界,正在朝着一个崭新的方向,稳步前行。

窗外的月光洒进殿内,照亮了案上的《华律》与《农桑辑要》。赵康拿起笔,在奏折上批复:“准陕西增修水渠,用水泥浇筑,所需奴隶从西域战俘中调拨。”

笔尖划过纸面,留下清晰的字迹,如同他为这个王朝,刻下的坚实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