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都尉得意洋洋的站在原地,双手环在胸前。

目光像刀子似的刮过县令惨白的脸,嘴角那抹嘲讽就没落下过。

师爷在旁边急得直拽县令的袖子,指尖都泛了白。

可县令像定在了地上,脚底板黏着泥似的,愣是没挪半步。

他盯着村里窜起的黑烟,眼里又急又恨。

可喉咙像堵了棉絮,半句硬气话都挤不出来。

就在这僵持的当口,一个穿着小校甲胄的小将,从村里快步跑出来。

到任都尉跟前“噗通”半跪在地,高声禀道:

“禀报都尉!河头村、河南村的人都给撵出来了。”

“老弱妇孺挤在村口,您看下一步怎么处置?”

任都尉眼皮都没抬,只朝县令那边撇了撇嘴,语气轻慢得像说件鸡毛蒜皮的事:

“处置?他们的父母官不就在这儿?问我干啥?问他去——”

这话像巴掌似的甩在县令脸上,他刚要张嘴辩解。

任都尉却突然皱了皱眉,像是想起了什么要紧事,又追问那小将:

“另外几个村子呢?河北村、河柳村,怎么没动静?”

小将连忙直起身回话:

“回都尉,河北村被后山挡着,进出就一条河,没正经路。”

“兵士们带着人不好走,得慢些;”

“至于河柳村……有一户我们不敢搬,他们家里有位在册的道长。”

“按咱们大武律,就算是十九皇子的令,也不能强迁在册道士的住处!”

“在册道长?”

任都尉眉峰挑了挑,突然把目光转过来,直勾勾盯着县令,语气沉了几分:

“你还把文书印信也都带过来了?”

县令愣愣点头,心里直打鼓。

——他摸不透这武将突然问文书要干啥。

可眼下哪敢说半个“不”字,只能硬着头皮应道:

“带、带了,都在师爷箱子里。”

任都尉“嗯”了一声,往前迈了两步,居高临下地看着他,语气不容置疑:

“那户的道长真是在册的?有凭据么?你把道籍拿出来我看看。”

县令心里犯嘀咕,却不敢迟疑,赶紧给师爷使了个眼色。

师爷连忙蹲下身,从随身的文书箱里翻了半天,掏出一本泛黄的册子。

——正是长生道长的道籍,封皮上还盖着县衙的红印。

他刚把册子递过去,任都尉伸手接过来,眼神都没扫一眼。

突然“唰”地抽出腰间的佩刀!

那刀泛着冷光,刀刃刚出鞘就带着股寒气。

不等县令和师爷反应过来,他抬手“啪”地一下,佩刀重重劈在道籍上。

只听“哗啦”一声,那本装订好的道籍瞬间被劈成了两半,纸页碎得满地都是。

县令和师爷都看傻了,嘴巴张得能塞进个鸡蛋。

任都尉却毫不在意,把佩刀还回鞘里,扭头对那小将冷声道: